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4分)I、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 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

(14分)I、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 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6ec8aac122bd4f6e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若X、Y、Z均为气体,反应达平衡时,此时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          

II、一定条件下,氯化镁与四氯化钛的混合物可作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为了探究温度、氯化镁固体的含水量以及粉碎方式对该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实验序号

氯化镁固体中氯元素含量/%

温度/℃

粉碎方式/

催化效果/g·g-1

1

70.97

20

滚动球磨

3.9×104

2

74.45

20

滚动球磨

5.0×104

3

74.45

20

振动球磨

5.9×104

4

ω

100

振动球磨

 

注:催化效果用单位时间内每克催化剂得到产品的质量来表示。

(1)表中ω=                              

(2)从实验1、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设计实验2、3的目的是                                                 

III、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 + HCl = NaCl + H2O

(B)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

(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可以,则写出正、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名称______                       ____。

 

I、(4分)⑴.  3X  +  Y  2Z   ⑵  0.05mol.(L.min)-1  ⑶  9:10 II、(3分)(1)74.45 (2)氯化镁固体含水量越高,催化剂催化效果越差 (3)探究粉碎方式对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 III、(7分)(1)(A)不能,(B)可以(各1分) (2)(A)的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2分) (3)负极:铜,  正极:碳棒, 电解质溶液:氯化铁溶液(各1分) 【解析】I、(1)根据图像可知,平衡时XY分别减少了0.3mol、0.1mol,而Z增加了0.2mol。因为变化量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方程式为3X  +  Y  2Z。 (2)Z的反应速率是 (3)压强之比是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0.9+0.7+0.2)︰2=9:10。 II、(1)实验34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所以其它条件应该是相同的,及氯元素的含量应该是74.5%。 (2)根据表中数据对比可知,氯化镁固体含水量越高,催化剂催化效果越差。 (3)根据实验2、3中变化量可知,设计实验2、3的目的是探究粉碎方式对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的。 III、原电池中必需有电流通过,所以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A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B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根据方程式可知,铜失去电子,铁离子得到电子,所以铜是负极,正极可以是石墨。电解质是氯化铁溶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 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E依次增大, 已知A和B、C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D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 D的单质在高温下与C的单质充分反应, 可以得到与E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 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写出元素符号: A            B             C               D                   

(2)写出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最低价的氢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 D2E                                   

(4)B和C的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弱的是________ (选填B或C);D和E的离子中,半径较小的是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

(5)元素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查看答案

(12分)已知:A是石油裂解主要产物之一,其产量常用于衡量一个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E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液体乙酸乙酯,下列是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6ec8aac122bd4f6e

(1)A、E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所含的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___ ,鉴定它可用的试剂为 ____________。

(4)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其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ec8aac122bd4f6e

(6)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__

                      _____。

 

查看答案

(9分)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                             

(2)学生甲用装置Ⅰ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气体产物。实验过程在烧瓶中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在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烧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

(3)学生乙认为,甲用装置Ⅰ实验,无法说明问题。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为NO,甲设计了如图Ⅱ所示的实验装置,选择下列药品,并按下列实验步骤完成该实验。请你根据他的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药品:稀硝酸 锌粒 石灰石固体

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CaCO3固体

③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的稀HNO3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

④待反应完全后,将导管插入试管内接近液面

⑤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

⑥用注射器的针头穿过橡皮塞并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

(ⅰ)步骤②目的是                                   ;

(ⅱ)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                              

(ⅲ)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Cu2+的浓度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

 

查看答案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6ec8aac122bd4f6e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0.1 mol/L,0.2 mol/L,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 为0.4 mol/L,O2 为 0.2 mol/L   B.SO2为0.25 mol/L

C.SO2、SO3 均为0.15 mol/L           D.SO3为0.4 mol/L

 

查看答案

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 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N2H4(g)+O2(g)===N2(g)+H2O(g)  ΔH=+267 kJ·mol1

B.N2H4(g)+O2(g)===N2(g)+2H2O(l)  ΔH=-133.5 kJ·mol1

C.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D.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