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6分)I、为减少温室效应,科学家设计反应:CO2+4H2==CH4+2H2O...

(16分)I、为减少温室效应,科学家设计反应:CO2+4H2==CH4+2H2O以减小空气中CO2

(1)若有1mol CH4生成,则有       mol σ键和       mol π键断裂。

(2)CH4失去H(氢负离子)形成CH+3(甲基正离子)。已知CH+3的空间结构是平面正三角形,则CH+3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Ⅱ、金属原子与CO形成的配合物称为金属羰基配合物(如羰基铁)。形成配合物时,每个CO提供一对电子与金属原子形成配位键,且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和CO提供的电子总和等于18。

(3)金属羰基配合物中,微粒间作用力有        (填字母代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4)羰基铁是一种黄色油状液体,熔点-21℃、沸点102.8℃。由此推测,固体羰基铁更接近于            (填晶体类型)。若用Fe(CO)x表示羰基铁的化学式,则x=      

III.研究表明,对于中心离子为Hg2+等阳离子的配合物,若配位体给出电子能力越强,则配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的配位键就越强,配合物也就越稳定。

(5)预测HgCl42与HgI42的稳定性强弱,并从元素电负性的角度加以解释。

答:HgCl42比HgI42          (填“稳定”或“不稳定”),因为                     

 

(1)6 和 2     (2)  sp2 (3)b c  (4)分子晶体     5   (5)不稳定,因为Cl电负性大于I,给出电子能力较弱,形成配位键较弱,配合物较不稳定 【解析】I、(1)由于单键都是σ键,而双键是由1个σ键和1个π键构成的,所以若有1mol CH4生成,则有6mol σ键和2mol π键断裂. (2)空间结构是平面正三角形,说明碳原子没有孤对电子,所以CH+3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 Ⅱ、(3)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金属键,所以根据题意可知,选项bc正确,答案选bc。 (4)根据物理性质熔沸点低可判断,应该是分子晶体。铁原子的价电子是8个,所以根据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和CO提供的电子总和等于18可知,X=(18-8)÷2=5。 III.(5)因为Cl电负性大于I,给出电子能力较弱,形成配位键较弱,配合物较不稳定。所以稳定性强的是HgI4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两元素可形成非极性分子AC2。E、F两元素同周期、同族,且原子序数相差2。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F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B的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3)写出化合物AC2的结构式             ;一种由B、C组成的化合物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             

(4)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若A与B两元素组成的晶体M,已知M具有与A元素形成的晶体相似的空间网状结构,请你判断晶体M与A元素的晶体硬度大小关系是:M         A晶体(填>、<、=),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分)将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用蒸馏水稀释到9.2 mol/L的硫酸,则其质量分数        49%(填>、<、=)。

 

查看答案

(6分)金属铜的提炼多从黄铜矿开始。黄铜矿的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之一的化学方程式为:2CuFeS2+O2=6ec8aac122bd4f6e+2FeS+SO2,(方程式已配平)

(1)方框中的物质应为_________ 

(2)若有1 molSO2 生成,则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____       _____

(3)SO2                        产物。

 

查看答案

根据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对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6ec8aac122bd4f6e

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不会褪去

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IV: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查看答案

用20mL0.1mol/L的FeSO4溶液,恰好还原1.0×10-3mol RO3- 离子,则R元素的最终价态为(   )

A.+2                                     B.+3                     C.+4                         D.+5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