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每空2分,共16分)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常压下,只...

(每空2分,共16分)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常压下,只有W的单质为气体。它们的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依次为甲、乙、丙、丁。甲、乙、丙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只有乙难溶于水,且能和甲、丙反应得到澄清溶液。根据以上信息填写下列空白:

⑴画出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将乙和甲、丙分别反应后得到的溶液混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两溶液混合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下列事实能证明Z和W非金属性强弱的是(选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单质的熔点:Z>W2                   B.酸性:丁>丙        

C.在溶液中:W2+H2Z=2HW+Z

D.稳定性:HW>H2Z                     E.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HW>H2Z     

F.溶解性:丁>丙

⑷用Y单质和生活中最常用的金属作电极,用导线连接插入甲的溶液中构成原电池,该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工业上以XW为原料可以进行许多化生产,甲和W2都是其主要产品。写出工业上以XW为原料生产甲和W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生产80.0 kg甲物质,至少需要XW______________kg,同时可得W2_____________m3(标况)。

 

⑴  ;⑵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Al3++3AlO2-+6H2O=4Al(OH)3↓ ; ⑶ B. C. D.                     ⑷ Al-3e-+4OH-=AlO2-+2H2O; ⑸ 2NaCl+2H2O 2NaOH+Cl2↑+H2↑          117             22.4 【解析】根据元素的结构及有关性质可知,X、Y、Z、W分别是Na、Al、S、Cl。 (1)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所以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乙和甲、丙分别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偏铝酸钠和硫酸铝,二者混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方程式为Al3++3AlO2-+6H2O=4Al(OH)3↓。 (3)非金属性的比较规律: 1、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 2、由单质和酸或者和水的反应程度判断: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 3、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4、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5、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除氟元素之外) 6、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 7、由置换反应判断:强置弱。〔若依据置换反应来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则非金属单质应做氧化剂,非金属单质做还原剂的置换反应不能作为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氟元素没有正价态,故没有氟的含氧酸,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而不是非金属性高于氯的氟元素!故规律5只适用于氟元素之外的非金属元素。 8、按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据此可知选项BCD正确。 (4)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是铁,由于铝的活泼性强于铁的,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铝是负极,铁是正极,负极反应式为 Al-3e-+4OH-=AlO2-+2H2O。 (5)惰性电极电解硫化钠溶液的方程式为2NaCl+2H2O 2NaOH+Cl2↑+H2↑ 80.0kg氢氧化钠是80000g÷40g/mol=2000mol。所以需要氯化钠是2000mol,质量是117kg。同时生成氯气是1000mol,其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m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每空2分,共16分)有X、Y、Z三种单质和甲、乙、丙三种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下图及叙述所示的关系:

6ec8aac122bd4f6e

(1).X、Y、Z都是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Y元素有两种常见单质,二者质量相等时其物质的量之比为3 :2;Z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则:

①写出化合物甲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Z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Y、Z都是非金属单质,X是原子晶体,Y、Z都是分子晶体,X、Y都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乙的水溶液是工业三酸之一,也是实验室常用试剂。则:

①写出X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Z与甲的反应的一种重要工业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①所得溶液中加入乙的溶液,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Z是常见金属,Z与甲的反应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进行,甲是一种具有磁性的化合物,乙在工业上常用于制取Z单质。则:

①写出乙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①所得溶液与小苏打溶液的混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等物质的量的X和Z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当两种金属完全溶解后,得到气体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⑸题3分,其余每空2分,共15分)四种短周期元素A、D、E、G,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G同主族,D、E同周期;A和D、E、G的单质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化合依次生成共价化合物甲、乙和离子化合物丙,丙和乙剧烈反应得到强碱溶液X和A的单质。请回答:

⑴化合物丙和乙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⑵A和E两种元素构成的一种化合物,其水溶液显弱酸性,试用恰当的方程式解释该溶液呈弱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将A、D、E三种元素构成的一种化合物与X恰好反应,所得溶液呈碱性;试用恰当的方程式解释该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请用离子符号按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以“>”连接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在丙和乙的反应中,当转移1.5mol电子时,得到A单质__________ g;若同时得到X的溶液0.50L,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工业制取甲的反应为:D2(g)+3A2(g)6ec8aac122bd4f6e2甲(g) ;△H<0 。若改变下列任何一个条件(其它条件不变)时,上述平衡一定向右移动的是(填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 (3分) 。

A.将甲不断从反应体系中分离     B.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加入适当的催化剂             E.向体系中充入D2和A2

 

查看答案

图示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 (    )

6ec8aac122bd4f6e

A 锌和盐酸发生氢气

B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生成氯气 

C 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

D 氯化钠和浓硫酸生成氯化氢

 

查看答案

将2.3g Na和2.7gAl 同时加入到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为5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B.稀释、定容操作中用到的全部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及500mL容量瓶

C.所得溶液中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的个数之比一定为1∶1

D.整个反应过程中共转移电子0.4mol

 

查看答案

分析有机物的结构应具有的性质是:①缩聚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取代反应 ④水解反应 ⑤中和反应 ⑥显色反应 ⑦氧化反应 ⑧还原反应 ⑨消去反应:

6ec8aac122bd4f6e

A.只③⑤⑥⑦                                              B.只④⑤⑥⑦

C.全部                                                                 D.除①④外其余都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