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铁是一种过渡元素,金属铁是最常用的金属。请回答下列各题:
(1)生铁中含有一种铁碳化合物(Fe3C),在足量的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有磁性的固体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上述反应生成的磁性固体能溶于过量盐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在Fe2+、Fe3+的催化作用下,可实现2SO2+O2+2H2O=2H2SO4的转化。已知,含SO2的废气通入Fe2+、Fe3+的溶液时,其中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 + O2+ 4H+ = 4Fe3+ + 2H2O,则另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硫酸厂用煅烧黄铁矿(FeS2)来制取硫酸,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是Fe2O3及少量FeS、SiO2)制绿矾。利用烧渣制绿矾的过程如下:
①烧渣溶于稀H2SO4过程中,有单质硫生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只写生成S的反应式,其他反应无需写出) 。
②向溶液X中加入足量铁屑的目的是 。
③可用硫酸酸化的 KMnO4溶液通过滴定法测定绿矾产品中FeSO4含量,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已知Fe(OH)3的溶度积常数Ksp=1.1×10-36。室温时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溶液pH=3时,通过计算说明Fe3+是否沉淀完全 。
(提示:当某离子浓度小于1.0×10-5 mol•L-1时可以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了)
常温度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再滴加0.1mol/L的NaOH溶液,整个过程中 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a点所示的溶液中
B. b点所示的溶液中
C. c点所示的溶液中
D. d点所示的溶液中
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4+、Ba2+、Mg2+、Cl-、HCO3-、OH-、H+、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它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 0.1 mol/L乙溶液中c(H+)>0.1 mol/L;③ 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甲溶液含有Ba2+ B. 乙溶液含有SO42-
C丙溶液含有Cl- D.丁溶液含有Mg2+
研究发现,可以用石墨作阳极、钛网作阴极、熔融CaF2-CaO作电解质,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获得金属钙,并以钙为还原剂,还原二氧化钛制备金属钛。下列正确的是:
A.由TiO2制得1mol 金属Ti ,理论上外电路转移2NA电子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 + 2O2- - 4e- == CO2↑
C.若用铅蓄电池作该装置的供电电源,“ +”接线柱应连接Pb电极
D.在制备金属钛前后,整套装置中CaO的总量减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的名称为
2—甲基丙醇
B.芥子醇( )
能发生氧化、取代、水解、加聚反应
C.1 mol绿原酸()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molBr2
D.有机物(俗称“一滴香”)()的一种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
将2molCO2和6molH2充入容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和压强条件下发生了下列反应:CO2(g)+3H2
(g) CH3OH(g)+H2O(g)
ΔH=- 49.0 kJ·mol-1。反应达到平衡时,改变温度(T)和压强(P),反应混合物中CH3OH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关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P3>P2 T3>T2
B.P2>P4 T4>T2
C.P1>P3 T3>T1
D.P1>P4 T2>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