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有下列七种溶液:A、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钡溶液;C、硫酸铝溶液;D、明矾溶液...

有下列七种溶液:A、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钡溶液;C、硫酸铝溶液;D、明矾溶液;E、混有少量硝酸的硫酸镁溶液;F、氯化铁溶液;任取其中的一种溶液(甲)逐滴加入到另一种溶液(乙)中至过量,观察到自始至终均有白色沉淀。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试剂组合有(请用字母代号逐一列出,表格各栏可填满,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组别

1

2

3

4

5

6

7

8

B

 

 

 

 

 

 

 

D

 

 

 

 

 

 

 

(2)请在下列坐标中作出第1组实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n沉淀/mol)随B溶液体积(VB/L)变化的曲线。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下图是某一组实验中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n沉淀/mol)随甲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甲/mol)变化的曲线。符合下图曲线的试剂组合是:甲             (填化学式);乙            (填化学式)。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若实验时取用的乙溶液为500 mL,试计算乙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1)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甲 B B B C D E 乙 D C E B B B (2) (3)甲: Ba(OH)2 ;乙:HNO3和MgSO4。HNO3:4 mol/L ; MgSO4:6 mol/L 【解析】(1)要满足自始至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应该是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甲 B B B C D E 乙 D C E B B B (2)氢氧化钡逐滴滴入明矾中的方程式为3Ba(OH)2+2KAl(SO4)2=3BaSO4↓+2Al(OH)3↓+K2SO4、Al(OH)3+OH-=AlO2-+2H2O,即当沉淀的物质的量达到最大时消耗的氢氧化钡和溶解沉淀消耗的氢氧化钡是3︰1的关系,其中水利部和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所以图像为(如图所示)。 (3)根据图像可知,开始即产生沉淀,且沉淀一直是增加的,共有3个拐点,所以符号条件的是氢氧化钡和混有少量硝酸的硫酸镁溶液。其中第一阶段是生成硫酸钡沉淀,第二阶段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第三阶段是氢氧化镁沉淀,所以硝酸是2mol,浓度是4.0mol/L。消耗氢氧化钡是4mol,其中和硝酸反应的氢氧化钡是是1mol,所以生成氢氧化镁是3mol,则硫酸镁也是3mol,浓度是6.0mol/L。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在537℃、1.01×105Pa时,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X和3molY,此时容积为VL。保持恒温恒压,发生反应X(g)+ 3Y(g)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Z(g),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为0.5。

(1)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约为                              

(2)保持上述温度和压强恒定不变,若向容器中只充入4molZ,则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气体中Y的体积分数为               ,容器的容积为          L。

(3)若另选一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仍控制温度不变,使2molX和6molY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仍为0.5,则该密闭容器的容积为                     

(4)若温度仍为537℃,容器体积保持VL不变(恒容),往其中充入a mol X的b mol Y,使反应达到平衡,这时平衡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仍为0.5,体系压强为1.01×105Pa,若a : b = 1 : 3,则a=                        

 

查看答案

(10分)、有机物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酸牛奶中提取,纯净的A为无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为研究A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1)称取A 9.0g,升温使其汽化,测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45倍。

试通过计算填空:

(1)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将此9.0gA在足量纯O2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通过碱石灰、无水硫酸铜粉末、足量石灰水,发现碱石灰增重14.2g,硫酸铜粉末没有变蓝,石灰水中有10.0g白色沉淀生成;向增重的碱石灰中加入足量盐酸后,产生4.48L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

(2)9.0g有机物A完全燃烧时,经计算:生成CO2共为                    mol,

生成的H2O                     g。

有机物A的分子式              

(3)另取A 9.0g,跟足量的NaHCO3粉末反应,生成2.24LCO2(标准状况),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则生成2.24LH2(标准状况)。

 

 

(4)A的结构简式                

 

(4)有机物A可跟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其质量比为3:2;有机物A也可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其物质的量比为1:1;且酯化反应分别发生在链中和链端。

(5)有机物A可否发生缩聚反应?若能,请直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不能,请指出原因                                            

 

查看答案

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开展测定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探究实验,他们提出下列实验方案——气体分析法。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甲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把Xg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实验开始时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乙同学用图2代替图1中的发生、收集装置,甲、乙两试管各有两根导管,用橡胶管连接对应接口后,倒置盛稀硫酸的试管,发生反应,放出气体,则Na2CO3、NaCl的固体混合物和稀硫酸应分别置于                仪器中(填仪器编号);

G管可以用化学实验室里的一种常用仪器来替代,你认为这种仪器的名称是    ;仪器甲、乙接口的连接方式如下:A连接  ,B连接    ,C连接           ;(填写各 

接口的编号)

(3)丙同学用图3装置测定CO2的质量,该装置存在明显缺陷,从而导致实验误差,请你分析其中使测定结果可能偏大的主要原因                       

使测定结果可能偏小的主要原因                               

(上述偏大、偏小的原因各写一条)

 

查看答案

(15分)元素A、B、C、D、E、F是位于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D、F为常见金属元素;A元素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元素A与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甲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59g·L—1,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E与C同主族,由D或F元素组成的单质或某些离子(或化合物)在溶液中均有下列转化关系(其它参与反应的物质未列出):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其中,均含D元素的乙、丙、丁微粒间的转化全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均含F元素的乙、

丙、丁微粒间的转化全为氧化还原反应;相邻的乙与丙或丙与丁两两间均互不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合物甲的电子式:      

(2)写出化合物甲的水溶液与D元素对应的金属阳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均含有F元素的乙与丁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由A、C元素组成化合物的戊和A、E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式量均为34。其中戊的熔沸点高于己,其原因是:     

(4)复盐是指由2种或2种以上阳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请写出由A、B、C、E、F元素组成的一种具有还原性的复盐庚的化学式      。该复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据中学课本介绍,工业上常用如下方法制取:将一定量的两种盐配成混合溶液,再加热浓缩混合溶液,冷却至室温则析出带有6个结晶水的该复盐晶体。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析出该复盐晶体的原理是        

 

查看答案

CO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 6ec8aac122bd4f6eCH3OH(g)。在容积均为1L的a、b、c、d、e五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等量的1mol CO和2mol H2混合气体,控温。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1和图2。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吸热反应

B.K1<K2     (K为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C.反应进行到5min时,ab两容器中平衡正向移动,de两容器中平衡逆向移动

D.将容器c中的平衡状态转变到容器d中的平衡状态,可采取的措施有升温或减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