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2分)(1)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

(12分)(1)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

(2)铅蓄电池是常见的化学电源之一,其充电、放电的总反应是:

        2PbSO4  + 2H2O说明: 6ec8aac122bd4f6ePb + PbO2 + 2H2SO4

铅蓄电池放电时,          (填物质名称)在负极发生反应。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由5mol/L下降到 4mol/L,电解液体积为2000mL(反应过程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求放电过程中外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有人设计将两根Pt丝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两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而构成燃料电池。则此燃料电池工作时,其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                                     

正极:                                     

 

(1)2Fe3++Cu=2Fe2++Cu2+           (2)铅    2   (3)CH4+10 OH――8e-=CO32-+7H2O     2O2+8e-+4H2O=8OH- 【解析】(1)铁离子的具有氧化性,能氧化铜,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根据方程式可知,铜失去电子,所以铜是负极,电解质溶液是氯化铁溶液。所以装置图为。 (2)放电相当于原电池,充电相当于电解池。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根据方程式可判断,铅是负极,在负极发生反应。根据方程式可知,每消耗2mol硫酸,反应中就转移2mol电子。消耗硫酸是(5mol/L-4mol/L)×2.0mol=2.0mol,所以转移电子是2mol。 (3)在氢氧燃料电池,氢气在负极通入,氧气在正极通入。由于电解质是氢氧化钾溶液,所以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是正极:2O2+8e-+4H2O=8OH-、负极:CH4+10 OH――8e-=CO32-+7H2O。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6分)(1)下列反应断裂旧化学键需要的能量比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多的有____

①煅烧石灰石       ②氨水和醋酸混合      ③液化石油气燃烧

④Ba(OH)2•8H2O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充分混合  ⑤在家中用铁钉和醋酸制取少许氢气

⑥人体内的呼吸作用   ⑦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①甲硅烷(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水,已知室温下1g甲硅烷自燃放出热量44.6kJ,其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H2O(g)=H2O (l)   DH2=–44 kJ·mol1,则16g甲硅烷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热_________KJ。 

 

查看答案

(10分)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分属于四个主族。已知A的一种核素的原子核只有质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分子的电子式          

(2) 用电子式表示A与D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3) A、B、C、D、E、F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 B、C、F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化学式表示),

(5) 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证明B和C的非金属性强弱                              

 

查看答案

(10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一:他们利用Cu、Fe、Mg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mol/L、2mol/L、18.4mol/L),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实  验  步  骤

现  象

结  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 mol/L硫酸于试管中;

②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Cu、Fe、Mg。

反应快慢:

Mg>Fe>Cu

反应物的性质越活泼,

反应速率越快。

(1)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2)乙同学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定量实验。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可以是(从题中所给药品中挑选)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实验二:

已知: 2KMnO4+5H2C2O4+3H2SO4 = K2SO4+2MnSO4+8H2O+10CO2↑,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草酸溶液反应时,发现开始一段时间,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1)针对上述实验现象,某同学认为KMnO4与H2C2O4反应是放热反应,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的猜想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2)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试剂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最合理的是                  

A.硫酸钾         B.硫酸锰         C.氯化锰          D.水

 

查看答案

(8分)用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在左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已知强酸与强碱的中和热为57.3KJ/mol,水的比热容为4.2J/(g·℃),有关热量与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m×c×△t(Q为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c为比热容,△t物质温度的变化值)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3)V1=30mL时HCl和NaOH恰好反应,根据题中所给数据算出的温度变化值约为

        (保留整数,计算时可将稀溶液的密度及比热容看成与水近似相同,且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而根据上图的温度变化可读出温度变化值约7 ℃;两者相比所测结果偏低,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有:

                                                            

 

查看答案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6ec8aac122bd4f6e2M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