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结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

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结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Cu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Cu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c的单质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B 【解析】考查金属性强弱比较。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但是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7.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8.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9.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其金属性越强。 据此可以判断选项B是正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预言错误的是(  )

A.在碱金属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酸性:HClO4>HBrO4>HIO4           B.碱性:NaOH>Mg(OH)2>Al(OH)3

C.稳定性:PH3<H2S< HCl               D.熔沸点:H2O<H2S<H2Se<H2Te

 

查看答案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吸热反应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发生②反应热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不同造成的。③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④反应的热效应就是焓变 ⑤由于吸热反应后体系的能量升高,因此规定吸热反应的焓变为“+ ”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④⑤   D. ②⑤

 

查看答案

有人建议将氢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ⅦA族。下列事实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H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实现最外电子层稳定结构;②氢分子的结构式为H—H;③与碱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M[∶H];④分子中原子间的化学键都属于非极性键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②③④   D、有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14分)为探究实验室制乙烯及乙烯和溴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实验。当温度升至170℃左右时,有大量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的颜色迅速褪去。甲同学认为达到了实验目的。

乙同学仔细考察了甲同学的整个实验过程,发现当温度升到100℃左右时,无色液体开始变色,到160℃左右时,混合液全呈黑色,在170℃超过后生成气体速度明显加快,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由此他推出,产生的气体中应有杂质,可能影响乙烯的检出,必须除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观察到的黑色物质是_____________,刺激性气体是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刺激性气体的存在就不能认为溴水褪色是乙烯的加成反应造成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根据甲乙同学的分析,认为还可能有CO、CO2两种气体产生。为证明CO存在,他设计了如下过程(该过程可把实验中产生的有机产物除净):发现最后气体经点燃是蓝色火焰,确认有一氧化碳。

6ec8aac122bd4f6e

①设计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浓溴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溴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