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中元素,填写下列空格: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2 |
|
|
|
① |
② |
③ |
④ |
|
3 |
|
⑤ |
⑥ |
⑦ |
|
⑧ |
⑨ |
⑩ |
(1)在这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是 (化学式),元素⑨对应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_。
(2)给出的第二周期的几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3)元素③与⑧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物质是 (填该物质的电子式)。
(4)元素⑤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更强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5)元素③与⑦能以 键(填化学键类型)结合成 晶体(填晶体类型)。
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4+、Ba2+、Mg2+、H+、OH-、Cl-、HCO3-、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它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 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③ 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溶液含有Ba2+ B. 乙溶液含有SO42-
C.丙溶液含有Cl- D.丁溶液含有Mg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周期数
B.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C.元素周期表从ⅢB到ⅡB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短周期元素中,若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8,则它们的周期数一定相差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
B |
5mL4%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 |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
催化剂能显著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
C |
Al箔插入稀HNO3中 |
无现象 |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D |
用石墨棒做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 |
产生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黄绿色气体 |
该气体为Cl2,放出该气体的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60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它们都属于原子晶体
B.干冰升华既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也破坏了共价键
C.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一定能导电
D.NaCl晶体溶于水破坏了Na+和Cl-之间的离子键
对于以下反应:A(s)+3B(g) 2C(g)+D(g),在一定温度、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单位时间内每消耗3 mol B,同时生成2 mol C
C.D的物质的量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D.B、C、D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