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6分)过氧化钙(CaO2)常用作种子消毒剂、药物制造、油脂漂白及高温氧化剂,...

(16分)过氧化钙(CaO2)常用作种子消毒剂、药物制造、油脂漂白及高温氧化剂,还可以作为鱼池增氧剂。将SO2通入过氧化钙固体粉末中有气体生成。有人提出:CO2、SO2与过氧化钙的反应原理相同;但也有人提出: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O2无强还原性,反应原理不相同。据此设计如下实验操作进行判断说明: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实验一、通过气体体积的测量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实验装置如下: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试剂A可以选用         ,试剂B为碱石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E用于测定氧气说明: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的体积,请在框中画出装置图。

(3)实验测得装置C增重m1 g,装置D增重m2 g,装置E中收集到V L气体(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用上述有关测量数据判断,当SO2未氧化时,V与m1或m2的关系式为_________。

若SO2完全氧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向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通入足量SO2,取反应后的固体进行实验探究,以证明过氧化物与SO2反应的特点。

提出假设:

假设1:反应后固体中只有Na2SO3,SO2未氧化;

假设2:反应后固体中只有Na2SO4,SO2完全氧化;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4)设计实验证明假设3是正确的,简要回答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评价:

(5)实验过程中SO2的通入量直接影响探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请简要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1)浓硫酸   吸收未反应的SO2 (2) (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3) V=7m1/30 CaO2+SO2===CaSO4 反应后固体为Na2SO3、Na2SO4的混合物,SO2部分氧化 (4)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放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证明原固体中既有亚硫酸钠也有硫酸钠,即Na2O2将SO2部分氧化。 (5)若Na2O2剩余,固体加水溶解,过氧化钠能将SO氧化成SO。 【解析】(1)试剂A可用浓硫酸,用于SO2的干燥,试剂B为碱石灰其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SO2; (2)测CaO2与SO2反应生成的氧气的体积,可用如右装置: (3)当SO2未氧化时,发生的反应为 2CaO2+2SO2=2CaSO3+O2         ∆m 2x72        2x120    22.4L    96                       VL      m1          22.4/V=96/ m1        V=7m1/30 SO2完全氧化,化学方程式为CaO2+SO2===CaSO4 假设3:反应后固体为Na2SO3、Na2SO4的混合物,SO2部分氧化 (4)探究假设3是否正确,主要检验混合物中是否含Na2SO3及Na2SO4,即设计实验证明Na2SO3、Na2SO4的存在,可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放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证明原固体中既有亚硫酸钠也有硫酸钠,则Na2O2将SO2部分氧化。(5)由于过氧化钠能将SO氧化成SO,则不能确定过氧化钠与SO2是否生成了Na2SO3、Na2SO4的混合物,所以通入的SO2应足量,使过氧化钠无剩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盐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可用铁、铝制的容器盛放浓硫酸,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在纸上,纸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2)①在100mL 18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能是          

        A.40.32L         B.30.24L         C.20.16L          D.13.44L

②若使上述反应①中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向其中加入硝酸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某同学向浸泡铜片的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铜片溶解,并且该反应的产物只有氯化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

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溶液呈“绿色”可能是溶液中Cu2+与NO2共存的结果,请你

设计实验探究此说法正确与否(简述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0分)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X

Y

 

 

Z

W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Z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

(2)XW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3)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4)W和Y形成的一种二元化合物具有色温效应,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70~190之间,且W的质量分数约为70%。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8分)A~H及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X是一种金属单质,A、B是周期表中相邻元素,且A在常温下为气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图中条件均已略去)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C物质的化学式:             

   (2)在上述①~⑤反应中肯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编号)。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在D溶液中加入NaClO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原因:

                                                                       

   (4)请写出C腐蚀铜板制印刷电路板的离子方程式:            ____             

 

查看答案

(8分)亚硝酸(HNO2)是一种比醋酸略强的弱酸,很不稳定,易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而分解。

(1)低温下,将等物质的量的NO和NO2通入水中,可制得H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与溶液的pH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pH范围

大于7

小于7

产物

NO

NO、N2O、N2中的一种

①在碱性条件下,NaNO2溶液与NaClO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HNO2与氢碘酸反应时按物质的量之比1∶2进行,且I被氧化成I2,则产物中含氮的物质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在冷冻的NaNO2溶液中加入或通入下列物质,不能制得HNO2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稀H2SO4       b.稀HCl        c.CO2               d.SO2

 

查看答案

(4分)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NH4、K、Na 、Mg2、Ba2、 Al3、 Fe3、SO42、CO32、NO3 、Cl、I,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⑴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

⑵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后静置CCl4层呈紫红色;

⑶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

⑷取部分上述呈碱性的溶液,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⑸将⑶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并回答:在溶液中肯定存在的上述离子有            ,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上述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