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时,浓度均为0.2 mol/L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B.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
C.c(OH-)前者大于后者
D.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33-)均增大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B.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关于浓度均为0.1 mol/L的三种溶液:①氨水、②盐酸、③氯化铵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NH+4):③>①
B.水电离出的c(H+):②>①
C.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H+)=c(OH)+c(NH3·H2O)
D.①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NH+4)>c(Cl
)>c(OH
)>c(H+)
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1)将燃烧黄铁矿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www.ks5.u.com
4
+11
(2)接触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依据工艺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
a. 为使黄铁矿充分燃烧,需将其粉碎
b. 过量空气能提高的转化率
c. 使用催化剂能提高
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d. 沸腾炉排出的矿渣可供炼铁
(4)每160g
气体与
化合放出260.6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是
。
(5)吸收塔排出的尾气先用氨水吸收,再用浓硫酸处理,得到较高浓度的和铵盐。
①
既可作为生产硫酸的原料循环再利用,也可用于工业制溴过程中吸收潮湿空气中的
。
吸收
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 为测定该铵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将不同质量的铵盐分别加入到50.00mL相同浓度的溶液中,沸水浴加热至气体全部逸出(此温度下铵盐不分解)。该气体经干燥后用浓硫酸吸收完全,测定浓硫酸增加的质量。
部分测定结果;
铵盐质量为10.00g和20.00g 时,浓硫酸增加的质量相同;铵盐质量为30.00g时,浓硫酸增加的质量为0.68g;铵盐质量为40.00g时,浓硫酸的质量不变。
计算:该铵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若铵盐质量为15.00g。 浓硫酸增加的质量为 。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氧化成
,而稀硝酸不能氧化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
反应,能与
反应
(1)
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乘放的药品依次是
(2) 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3)
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装置②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
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一局的试验现象是
(6) 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涉及了一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a.
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 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映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以富含硫酸亚铁的工业废液为原料生产氧化铁的工艺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I 从废液中提纯并结晶处FeSO4·7H2O。
II将溶液与稍过量的
溶液混合,得到含
的浊液
IV 将浊液过滤,用90°C热水洗涤沉淀,干燥后得到
固体
V煅烧,得到
固体
已知:
在热水中分解
(1)
I中,加足量的铁屑出去废液中的,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
II中,需加一定量硫酸,运用化学平衡原理简述硫酸的作用
(3)
III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是
。若
浊液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有部分固体表面变为红褐色,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
(4)
IV中,通过检验
来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检验
操作是是
。
(5)
已知煅烧
的化学方程式是
,现煅烧464.0kg的
,得到316.8kg产品,若产品中杂质只有
,则该产品中
的质量是
kg(摩尔质量/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