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大江、大河的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黄...

大江、大河的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黄河三角洲经济区”扣“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

(1)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生长速度减慢,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要监测和分析两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变化,最有效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_______。

(2)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相比,简评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发展的条件。

(4)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的目标和方向,试分析其实现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基本途径。

 

(1)流水堆积作用 加强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RS、GIS (2)自然原因: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且含盐量高;降水量少,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 (3)优势条件: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石油、海盐资源丰富。 劣势条件: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处于劣势;水资源短缺。 (4)(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发展生态农业;(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第三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 【解析】 (1)三角洲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由于加强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减轻,因而黄河三角洲生长速度减缓,遥感适用于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可进行对比分析。 (2)土地盐碱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且含盐量高;降水量少,蒸发旺盛。人为原因主要是排灌不合理导致的。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相比,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在石油资源、土地资源、海盐资源方面优势明显,但在科技、人才、工业基础等方面明显不足。 (4)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从三大产业的发展角度分析,农业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要发展生态农业;工业应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第三产业侧重发展生态旅游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2.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  )

A.科技发达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

D.第三产业发达

 

查看答案

读某农作物在甲、乙两区域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影响图示农业区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A.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交通便利,城市众多 D.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2.乙图所示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保护黑土和大力开垦沼泽地 B.禁止采伐天然林,大力发展人工林

C.土地资源开发和商品粮基地和建设 D.河流综合治理,重点开发水能

 

查看答案

    专业村是指某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互关联的生产或服务活动,从而使该活动的经济总量(如产值)构成这个村经济总量的主体。下图为河南省四类典型专业村形成与发展因子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重渡沟村发展的最优产业应是(  )

A.乡村旅游 B.民俗文化

C.家具制造 D.方便面业

2.专业村比传统农业村产品的商品率高,主要原因是专业村(  )

A.土地资源丰富 B.水利设施完善

C.机械化水平高 D.特色产品质优

 

查看答案

读汉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在汉江流域①区域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A.丹江口水库加速萎缩

B.①区域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

C.汉江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D.汉江下游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植被枯萎

2.为缓解汉江流域②区域人地矛盾,下列做法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C.从②区域向①区域移民

D.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查看答案

    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正式通水,中线工程预计2014年建成全线通水。下图为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调往北方,该调水工程会(  )

①加重海河的防洪压力 ②缓解京津地区的地面沉降 

③补充黄河的入海流量 ④增加长江下游的泥沙淤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  )

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

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C.促进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

D.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