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土壤污染的形成与对人体的危害过程。 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土壤污染的形成与对人体的危害过程。

材料二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土壤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超过背景值,过量沉积。下图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原理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土壤污染的形成及对人体的危害过程。

(2)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治土壤污染?

(3)结合材料二,简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原理。

 

(1)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农药、化肥,一方面形成灌溉污水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另一方面通过污染大气而污染土壤;汽车尾气、工业废气通过污染大气间接地污染土壤;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也可以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被农作物吸收,通过食品进入人体;被污染的土壤会使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增加,当人类饮水和食用水生生物时,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2)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增施有机肥料;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提高公众的土壤保护意识;确立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3)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重金属,然后向地上部分转运,并在地上部分积累;通过收获含重金属的植物地上部分,实现重金属的处理或回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壤污染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从土壤污染的形成与对人体的危害过程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农药、化肥,一方面形成灌溉污水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另一方面形成大气污染物,通过污染大气而污染土壤;汽车尾气、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气形成大气污染物,通过污染大气间接地污染土壤;工厂通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也可以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被农作物吸收,通过食品进入人体;被污染的土壤会使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增加,一方面作用为饮用水进入人体,另一方面通过食用水生生物时,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2)从以上分析可知,土壤污染主要来自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故应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减少污水对土壤的污染;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增施有机肥料,或可以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农业污染来源;人类是污染产生的主体,应提高公众的土壤保护意识;确立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使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3)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原理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主要是利用植被的吸收作用来回收重金属,首先是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重金属,然后从根向地上部分转运金属,使地上部分金属的积累;通过收获含重金属的植物地上部分,实现重金属的处理或回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美国五大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思考回答下列各题

(1)指出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其形成的区位条件。

(2)匹兹堡有美国的“钢都”之称,简述该市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

(3)该区域工业集聚程度相当高,请评价工业集聚的好处。

 

查看答案

下图为等值线示意图,数值大小为a>b>c,分析回答下列各小题。

(1)若该图为等高线图,只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则乙处的气温比丁处_____(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

(2)若该图为等温线图,则该地位于_____半球,若该地同时位于陆地,则反映该图的时间为____月(1月或7月),若丁位于大陆西海岸,造成等温线弯曲的因素主要是_____

(3)若该图为等温线图,该地位于海洋上,等温线的弯曲与洋流有关,则图中洋流的流向为___,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____等,该海域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某陆地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有可能形成锋面的是_________。

(2)如果启东受到甲天气系统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3)图中M、N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请说明理由。

(4)如果图示区域移至海洋上,气压状况不变,则戊地的风速和风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

可持续城市是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环境的城市。如图为我国某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指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有序性原则

2.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降低碳排放量

C.提高城市绿化率 D.减少污染物排放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区域1970年和1998年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2.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

A.过度砍伐森林 B.城市化过度发展

C.过度开发沼泽 D.过量引水灌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