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族先民在苍山脚下、洱海湖畔修建的太和城、大厘城、...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族先民在苍山脚下、洱海湖畔修建的太和城、大厘城、羊苴咩城三座古城曾先后作为我国古“南诏国”的王都(如下图),持续长达515年。其中,太和城40年,大厘城25年,羊苴咩城则长达450年。羊苴咩城自八世纪中叶已被称为“大理城”,古城西侧有村曰“水碓村”(水碓即水磨),曾是加工米的地方。三座古城附近溪流流量数据见下表。

(1)分析太和城、大厘城、羊苴咩城便于防卫的条件。

(2)分析与羊苴咩城相比,溪流对太和城、大厘城的不利影响。

(3)指出“水碓村”选址在大理古城西侧的有利条件。

 

(1)西有高山、东有湖泊的阻挡,形成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南北两端山地与洱海距离近,便于修建防御工事,工程量小。 (2) 羊苴咩城溪流较多,空间分布均匀,年径流量和洪水期流量适中便于利用,枯水期流量相对较大,可满足用水需求。太和城河流数量较少,流量较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用水需求,易产生水资源短缺;大厘城尤其是洪水期流量过大,再加上大厘城地势平坦起伏小,不利于排水泄洪,易发生洪涝灾害。 (3)坡度大,水流动能大;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军事防卫功能的自然条件、河流水文特征对城市的影响及影响农产品加工作坊的布局因素等知识点,结合图表资料及所学基础知识不难解答。 (1)本题主要考场城市建设的区位条件,古代城池防卫的防卫功能主要是依据自然条件进行防御,根据图中信息,太和城、大厘城、羊苴咩城东临洱海,洱海面积广大,东西较宽,南北长,可作天险保护三城,防止外敌入侵;图中等高距为400米,西部等高线较多且密集,西部山地高大,可作为天然屏障,利于防御外敌入侵;图中南北各有一处关隘,说明该地地形南北狭长,陆上需要设置的关隘少,兵力投入少;东西向支流多,流速快,汛期洪峰流速更快,是天然护城河。 (2)河流的径流量总量尤其是旱季流量大小是城镇选址的重要条件,水量过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水量过大则会带来洪涝等自然灾害。河流的数量和空间布局也影响水资源利用的便利性。结合图表资料分析可知,羊苴咩城溪流较多,多达10条,空间分布均匀,年径流量和洪水期流量适中,地形坡度适中,洪峰流量适中,便于泄洪,利于取水,枯水期流量相对其它两城较大,可满足冬季用水需求。太和城河流数量较少,年径流量最小,坡度最陡,流速快,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用水需求,易产生水资源短缺;大厘城年径流量最大,尤其是洪水期流量最大,据图可以看出大厘城等高线稀疏,地势最平坦,不利于排水泄洪,易发生洪涝灾害;据图可以看出大厘城位于洱海水位线以下,存在被洱海淹没的危险。 (3)水碓即水磨,是用水作动力,西部坡度大、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为大米加工提供充足动力;位于河流上游,污染小,水质好。羊苴咩城建都长达450年,人口多,市场广阔;建都历史悠久,农业、工业技术较发达;河流众多,水运便利,可顺流往下运输,成本低;水资源丰富,水稻产量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聂伯河源自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向南流经白俄罗斯、乌克兰,注入黑海,全长2200千米,流域面积50.04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季节变化很大,流域内有大面积黑土分布。图示为第聂伯河流域水系示意图。

(1)分析A、B两城市河流流量的差异及成因。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第聂伯河流域有大面积黑土分布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几内亚湾海域等深线的分布特征。

(2)甲、乙两海域附近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不同成因。

(3)海雾是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图中甲海区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根据材料,指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指出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 m2。如图为成都新农村综合体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农村综合体“小规模”体现的是(  )

A.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 B.合理用地,保护耕地原则

C.民生优先,宜居建设原则 D.传承文化,合理发展原则

2.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 m,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  )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 B.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C.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D.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

 

查看答案

    城市收缩是城市人口、社会经济发展遇到问题,失去增长动能的综合表现。世界范围内,在一些城市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有一部分城市面临城市收缩问题。影响城市收缩的常见因素有资源状况、产业活动、地理位置等。我国长三角、京津冀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收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长三角地区上海周围城市发生收缩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自然资源短缺 B.承接产业转移

C.地理位置偏远 D.产业结构不当

2.城市收缩易导致的结果是(   )

①人口减少②环境退化③空间收缩④交通拥堵⑤经济衰退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3.对城市收缩可起到较好抵御作用的是(   )

A.高校、大型交通枢纽 B.商场、汽车修配厂

C.大型影院、批发市场 D.三甲医院、小学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