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山西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的“死海”,湖水含盐度高,在偏南风盛行的季节,湖边盐田常有...

    山西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的“死海”,湖水含盐度高,在偏南风盛行的季节,湖边盐田常有“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的奇特现象。下图为山西部分区域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由图可知,山西运城盐池的形成原因为(    

A.地壳挤压凹陷积水而成 B.流水侵蚀后积水而成

C.地壳断裂下陷积水而成 D.火山口积水而成

2.关于“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此现象出现于春季,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易于蒸发

B.此现象出现于夏季,夏季气温高,位于山脉背风坡,蒸发旺盛

C.此现象出现于冬季,冬季多大风天气,易于蒸发

D.此现象不会出现于夏季,夏季降水丰富,不利于成盐

 

1.C 2.B 【解析】 1.读图可知,运城盐池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是岩层断裂下陷,流水在低洼处汇集成湖,流水带来的盐分长期在湖泊内累积,形成盐池,故C项正确。 2.由所学知识可知,河东盐池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风盛行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盐池位于中条山北侧,处于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强,利于晒盐,故B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经纬度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区西部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该地理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旱地耕作区、水田耕作区的分界线

B.亚热带、暖温带和常绿林、落叶林分界线

C.季风区、非季风区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第一、二阶梯和农耕区、牧区的分界线

2.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拥有中国疆域最东点 B.拥有中国最大沼泽地

C.拥有中国最大城市 D.拥有中国最大林区

3.该区近年经济发展趋缓,其主要地理学原因可能是

①矿产资源全面枯竭    ②土地成本居高不下   ③人才流失严重   ④生产结构单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①~④所代表的盆地与其所在省区简称对应正确的是(  )

A.新川新青 B.新川藏青 C.甘川藏青 D.新川新藏

2.关于四大盆地描述正确的是(  )

A.④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②盆地位于非季风区

C.③盆地位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D.①盆地矿藏资源丰富

3.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与面积最小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④②

 

查看答案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左图中a、b两处流水作用不同,其差异是

A.a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B.两处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C.两处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b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2.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用石块垒成的梯田为主,修筑这种梯田能

A.防止雨水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B.降低山地坡度,方便居民出行

C.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

D.提高植被覆盖,改善局地气候

3.古印加文明分布于秘鲁山区,据图推测其中的原因应包括   

①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        ②山区冰川融水量大,河谷水源充足  

③山区地形崎岖,利于防御      ④山区为河流源头,水运便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下图为南美洲智利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智利山地多玄武岩,形成玄武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

A.大气圈 B.岩石圈 C.地幔 D.地核

2.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图示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圣地亚哥附近河流众多,左岸被冲刷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两侧海洋

C.卡萨布兰卡谷地成为世界葡萄酒之都

D.图示太平洋沿岸形成世界著名大渔场

 

查看答案

    呼伦湖(左图)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湖内有30余个泉点出露,其东岸、南岸有河流注入,是内蒙古第一大湖,被誉为“草原之肾”。右图为1975~2011年呼伦湖水体面积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据材料可知

A.1975~2011年水体面积持续减小 B.1993年湖区降水量最大

C.2000~2002年平均变化率最大 D.2011年湖区蒸发量最小

2.呼伦湖水体面积变化可能导致

①湖水盐度增加 ②温差增大 ③周边草场退化 ④水土流失加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