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地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地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明显,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预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T1和T2时期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T1时期:城市生育水平低 

②T1时期:农村劳动力迁出 

③T2时期:逆城市化显著 

④T2时期:城市化水平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推进

A.T1时期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增大

B.T1时期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减少

C.T2时期新兴产业发展将受制约

D.T2时期老龄化比重将达到55%左右

 

1.D 2.C 【解析】 1.在材料中提到了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出现了“城乡倒置”的现象,即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超过了城市,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导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在图形中的T1时期得以体现。在T2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倒置”的现象消失,出现了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比农村严重的现象。②④正确,D正确。 2.在T1时期,是城市化发展的初期,农村由于劳动力短缺,不适合大力发展第一产业,而城市由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东部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劳动成本上升,因此部分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根据图形中所给的信息,得知在T2时期农村的老年人比重和城市的老年人比重之和55%左右,但是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老龄化比重应为老年人总人口除以全国总人口,因此,此时老年人比重肯定远小于55%。而此时,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高技术人才较少,所以,新兴产业的发展会相应受到制约。C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每年夏季是澳大利亚的“丛林野火季”。研究表明,澳大利亚林火多发年份与沿岸洋流异常有密切关系;当地的植被主要是桉树,含有挥发性油脂。下图示意2019年9月~2020年2月的林火灾区分布。初步统计,从2019年11月至今,短短几个月内,澳大利亚大火大约向空中释放了3.5亿吨二氧化碳。气候专家认为,吸收林火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能需要一个世纪或更长时间。林火形成的烟尘飘向新西兰,使新西兰各地笼罩在烟霾中。

材料二:悉尼的生态学家估算,大约有5亿动物死于此次大火。4.8亿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丧生。据《每日邮报》,超2万只考拉在袋鼠岛大火中死亡,是受灾最严重的动物之一。澳洲大火不只是澳洲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世界气候变化也加剧了这场大火的灾难程度。

(1)分析同一时期,新西兰遭遇严重烟雾笼罩的自然原因。

(2)分析澳大利亚这场林火持续时间长的原因。

(3)试从整体性角度说明澳洲大火不只是澳洲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美大陆中西部有两处地理奇观。一是玻利维亚西部的“天空之镜”——乌尤尼盐沼,在雨后,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美丽的天空景色,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二是秘鲁西部的“海鸟天堂”——钦查群岛,这里生活着近千万只海鸟,“鱼多鸟必众,鸟众鱼必多”的壮观景象令人感叹。这里的鸟粪堆积如山,秘鲁曾借鸟粪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但目前秘音政府已经在岛上设立警察局以控制鸟粪的开采。下图示意两处奇观及其位置。

(1)简要说明摄影爱好者云集乌尤尼盐沼地区,拍摄“天空之镜”景色时期,当地的天气特征。

(2)请对“鱼多鸟必众,鸟众鱼必多”作出合理的解释。

(3)评价秘鲁政府限制鸟粪开采可能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可可叶片宽大而薄,易受风害,适宜生长在全年气温高、湿度大、土壤肥沃的环境。目前全球超过90%的可可仍是由自给农场的小农生产。

材料二  全球气温的上升将导致可可树种植区域不再适合可可树生长,为满足市场需求,可可种植区不得不向高山森林保护区转移。

材料三 世界可可树分布示意图。

(1)世界可可树分布地的主要气候类型有                           

(2)甲、乙两地中,更适合种植可可树的是       地,因为该地               

(3)丙地接近30°S,依然能够满足可可树种植的气候条件,其主要成因是           

(4)可可树向高山森林保护区转移对当地可能带来的危害有           。为兼顾可可豆供应与生态环境保护,宜采取的措施有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在澳大利亚与南极洲之间2次往返的路线图,航行途中危险系数高,航线选择十分关键。2018年11月我国展开第35次南极科考工作,计划在中山站附近建立我国首个南极永久机场。此前,考察队员在中山站附近发现一处“蓝冰”(“篮冰”是指由积雪压实形成的冰川冰,最初呈白色,经过漫长岁月,气泡逐渐减少,冰体晶莹透彻),适合机场建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雪龙”号科考船在穿越澳大利亚与南极洲之间的海域途中,航线常需及时调整,其最主要依据是(   )

A.海水温度 B.洋流流向 C.海洋生物 D.气象资料

2.南极永久机场投入使用后,可以(   )

①扩大科考范围②完善保障体系

③缩短医疗救助时间④调整极地科考时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德温特河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冰期,没有冰雪融水补给

B.流量稳定,含沙量小,有大量冰雪融水补给

C.河流有冰期,汛期主要在夏季

D.河流含沙量大,无冰期

2.土壤肥力是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程度,则图中M、N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M地土壤厚度小于N地,肥力大于N地 B.M地土壤厚度和肥力都小于N地

C.M地土壤厚度大于N地,肥力小于N地 D.M地土壤厚度和肥力都大于N地

3.图中霍巴特港是各国南极科考征程中重要的补给站,下列关于在该港口补给物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所有南极科考补给港口中距离南极大陆最近的港口

B.当地丰富的温带水果和反季节蔬菜是重要补给物资

C.补给物资的时间一般在11月中旬前后,物资补给和人员短暂休整后往南极考察

D.补给物资的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前后,物资补给和人员短暂休整后往南极考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