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

    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会对冰川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下图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冰雪中黑炭含量(单位为10-9)。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虚线框内高含量黑炭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油气资源开发 B.交通运输发展 C.牲畜粪便焚烧 D.工厂废气排放

2.青藏高原东南部空气中黑炭含量呈现夏低冬高的特点,原因主要是夏季

A.太阳辐射强,促进了黑炭的分解 B.西风势力强,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C.气温高,利于大气层中黑炭自燃 D.降水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

3.冰雪表层的黑炭会对冰川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因为其对太阳辐射

A.吸收强,加速冰雪消融 B.吸收弱,加速冰雪累积

C.反射强、加速冰雪消融 D.反射弱、加速冰雪累积

 

1.B 2.D 3.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利用能力。 1.“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表明黑炭的形成主要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有关。 A. 油气资源开发是以开采为主,不是以燃烧和使用为主。故A错误。 B.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营和公路交通的发展,火车和越来越多的汽车沿主要交通干道驶入青藏地区,导致道路沿线黑炭数量增加。故B正确。 C. 牲畜粪便焚烧不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产生黑炭,故C错误。 D. 青藏地区工业产业活动较少,所以黑炭的主要来源 不是工厂废气。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B。 2.“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说明影响黑炭浓度的因素主要是风和降水。 A. 根据材料判断,太阳辐射不是影响黑炭浓度的主要因素。故A错误。 B. 西风冬季强,夏季弱,夏季青藏高原受西风影响小,故B错误。 C. 即使夏季气温高,大气层中黑炭也不会自燃。故C错误。 D.青藏高原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3.A. 与冰川相比,黑炭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强,会使冰川表面增温,从而加速冰雪消融 ,故A正确。 B. 与冰川相比,黑炭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强,故B错误。 C. 冰川反射强,黑炭反射弱,故C错误。 D. 冰川反射强,黑炭反射弱,黑炭的存在会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多,从而加速冰雪消融。 本题正确答案为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林地类型

孔隙度(%)

有机质含量(%)

饱和持水量

(吨公顷)

总孔隙

非毛管孔

毛管孔

针阔混交林

59

17

45

4.62

503

常绿阔叶林

63

16

47

3.18

648

楠竹林

52

12

40

2.08

312

灌木林

73

17

56

7.79

1833

 

 

1.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楠竹林 D.灌木林

2.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楠竹林 D.灌木林

3.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A.地表径流大 B.植物种类多 C.枯枝落叶多 D.年均温较高

 

查看答案

石环是一种特殊的地表形态,下左图为石环形成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地石环景观图.据此完成问题。

1.石环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冻融作用 B.流水搬运 C.冰川沉积 D.风力沉积

2.砾石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可能是

A.冬 → 春 B.春 → 夏 C.夏 → 秋 D.秋 → 冬

3.下列四个地形区中,最可能有石环景观的是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东北平原

 

查看答案

    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 (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下图为我国某山脉4-10月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统计示意图.

据此完成问题.

1.该山脉可能为

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

2.该山脉2900米以上植被覆盖度下降的主导因素是

A.土壤 B.水分 C.光照 D.热量

3.图中甲处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基本一致,其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相似 B.人类活动相似

C.植被类型相似 D.地形地势相似

 

查看答案

下图为2000-2010年中国农村人口、老龄人口、农村老龄人口分布重心空间位置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1.据图中信息推知,2000-2010年间

A.西南方向农村人口比重增加 B.东北方向人口增长率增加

C.东南方向老龄人口数量减少 D.西北方向老龄化程度增加

2.导致2000-2010年农村老龄人口分布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西部净迁出人口增加 B.东部人口增长率低

C.沿海返乡农民工增多 D.国家人口政策调整

 

查看答案

    下左图为吐鲁番露天地膜种植西瓜景观,右图为吐鲁番某温室大棚内 “悬空西瓜”景观.“悬空西瓜”采用新型的吊蔓式栽培方法,西瓜藤蔓沿铁丝或绳子等向上生长。

据此完成问题.

1.吐鲁番露天西瓜栽培育苗期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主要作用是

A.提高土壤肥力 B.减轻低温冻害 C.防止水土流失 D.增强地面辐射

2.采用悬空种植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单位面积西瓜产量 B.提高西瓜育种技术

C.降低西瓜对水源的需求 D.降低人工劳动成本

3.与露天地膜种植的西瓜相比,该地温室大棚种植的 “悬空西瓜”

A.甜度更高 B.果色较均匀 C.果实更重 D.果形较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