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下图示意1985—2...

    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下图示意1985—2010年粤、豫、滇、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代表的省市依次是(  )

A.粤、豫、滇、京 B.京、粤、豫、滇

C.豫、京、滇、粤 D.滇、豫、粤、京

2.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收入差异 B.资源状况

C.国家政策 D.交通条件

3.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B.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限制人口迁入

 

1.B 2.A 3.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学生要熟悉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 1.甲乙人口净迁移率较大,为净迁入地区,应该是京、粤,甲比乙更大,而且迁入人口起步较晚,所以说甲是京,乙是粤;丙、丁人口迁入率几乎都是负值,说明都是以人口迁出为主应为豫、滇,豫迁出人口较多,应该是丙;滇迁出人口相对较少,应该是丁。选择B。 2.改革开放以后,影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机会多,成为人口主要迁入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就业机会少,成为人口主要出地区,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收入差异,选择A。 3.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有减小趋势,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外部转移,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导致需要的劳动力数量相对减少,所以说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选择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某地的气温、降水量随地形 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线高度约为5 000米 B.冬季温差比夏季温差大

C.气温最低的地方降水量最丰富 D.甲坡自然带比乙坡复杂

2.图中处于山麓地带的乙地,其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查看答案

读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位于我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A.丁>丙>乙>甲 B.丁>乙>丙>甲

C.乙>丁>丙>甲 D.丁>丙>乙>甲

2.若乙表示我国天山,则南坡缺少森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分 B.土壤 C.地形 D.热量

 

查看答案

    图甲为新疆额尔齐斯河上游“神钟山”景观,“神钟山”是经过长期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的高达数百米的巨型花岗岩。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乙各数字中,能代表“神钟山”岩石类型的是(  )

A. B.

C. D.

2.“神钟山”景观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地壳抬升—岩浆侵入—风化、侵蚀

C.岩浆喷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地壳抬升—岩浆喷出—风化、侵蚀

 

查看答案

图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下图示意某沙漠,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与我国其他沙漠相比,该区域植被覆盖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A.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B.山地降水丰富

C.季节性积雪融水丰富 D.年均温低蒸发弱

2.形成该沙漠冬季稳定积雪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3.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B.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D.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查看答案

    草皮屋,是北欧地区流传千年的建筑方式,留存于挪威、丹麦和冰岛等国家。如今,这一传统的民居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保护和继续发展,成为了游客眼中美丽独特的风景。下图为冰岛历久弥新的草皮屋照片。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人们最初在屋顶上种植草皮的主要目的是

A.美化居住环境 B.削弱太阳辐射

C.减轻屋顶压力 D.加强御寒保暖

2.该草皮屋所处的自然带是

A.温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