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的的喀喀湖(图中a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该湖位于安第斯山脉的普纳高原北部,...

    的的喀喀湖(图中a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该湖位于安第斯山脉的普纳高原北部,湖面海拔达3821 m,湖水面积大约为8300 km2,平均水深140~180 m,最深处达280 m。该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但湖水终年不冻。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图中b湖,湖面海拔为3690 m)通过河流相通。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的的喀喀湖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的的喀喀湖终年不冻的原因有

①纬度低,几乎不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②湖泊面积大,深度大,水量大

③湖面落差大,流动快   ④湖水盐度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若a、b两湖泊中一个为淡水湖、一个为咸水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湖湖面南高北低 B.a湖为咸水湖,b湖为淡水湖

C.b湖湖面南高北低 D.a湖为淡水湖,b湖为咸水湖

 

1.A 2.A 3.D 【解析】 1.据材料可知,的的喀喀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说明该湖靠高山上的冰雪融水补给,而冰雪融水量最大时是在当地的夏季,也就是湖泊的水量最大、水位最高时。据图可知该湖地处南半球,而南半球的夏季为12、1、2月,故选A。 2.据图可知,的的喀喀湖虽然海拔高,但是该湖所处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加之周围山地的阻挡,受寒冷气流的影响小,①正确;据材料可知,该湖泊面积大,深度大,水量大,升温慢降温慢,所以湖泊不易结冰,②正确;据材料,的的喀喀湖的湖面比波波湖湖面高100多米,但是两湖间水平距离有200多千米,所以湖面落差小,③错误;的的喀喀湖的湖水流向波波湖,说明的的喀喀湖为外流湖,也就是淡水湖,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3.据材料可知,的的喀喀湖位于波波湖北面,且的的喀喀湖的湖面比波波湖的湖面高100多米,的的喀喀湖的湖水流向波波湖,说明的的喀喀湖为外流湖,也就是淡水湖,且两湖的湖面都应是北高南低,又因波波湖湖水无流出,应为咸水湖。综上所述,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

①该时段为夜间  ②该时段为白天  ③该时段吹谷风  ④该时段吹山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相关的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查看答案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下图是某时间段内巢湖流域部分城市大雾次数和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城市大雾次数相差最大的是(  )

A. 含山与无为    B. 巢湖与庐江

C. 庐江与肥西    D. 肥东与舒城

2.巢湖市大雾次数明显小于周边城市的原因是(  )

A. 夜间湖面气温高,水汽不易凝结

B. 湖面风力作用小,雾不容易形成

C. 湖区水汽浓度低,雾不容易形成

D. 湖陆风使湖区水汽扩散到周边地区

3.近年来,巢湖地区的大雾次数明显增加,其原因可能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植被覆盖率下降

C. 湖泊面积减小    D. 大气污染加重

 

查看答案

某乘客夜晚乘坐某航班从悉尼起飞,约11小时后抵达上海。下图为该航班起飞时,全球昼夜状况图(图中曲线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乘客抵达上海时,北京时间大约是

A.8时 B.12时 C.16时 D.20时

2.该时节

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B.非洲南部大草原草木枯黄

C.日本富士山下樱花烂漫 D.中国东北平原千里冰封

 

查看答案

某日某时,家住淮北的王女士驾车途经市内某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的交叉口处。在等待直行绿灯时,王女士发现路口中间雕像的日影正好投向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王女士的车头应朝向

A.     B.     C. 西    D.

2.若两小时后王女士按原路返回到等红灯处时,可能会发现

A. 雕像的影子变短了

B. 雕像的影子向西转过了大约30°

C. 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

D. 所驾汽车的影子朝向其左前方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我国多地经历了自1961年以来最热的夏季,酷热难耐之际,一位正在南非桌山旅游的网友发出“来桌山避暑吧”的邀请,引起网络热议。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半岛北部,海拔1087米,多悬崖峭壁,因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而得名,又叫“上帝的餐桌”。只要天气晴朗,每天都会有大片云团环绕在桌山顶上,当地人形象的把它称为“上帝的桌布”。桌山的奇特还在于这座由石灰岩构成的“餐桌”上,溪流几乎绝迹,呈现一片荒芜的戈壁滩景象,而它中部的洼地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其植株密度仅次于热带雨林。下图为桌山位置示意图。

(1)从地理角度说明“来桌山避暑吧”的理论依据。

(2)推断桌山地貌的形成过程及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