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野外科考,绘制出图中等高线和主要河流图,并于北京...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野外科考,绘制出图中等高线和主要河流图,并于北京时间2015年12月22日13:20在图中丁地测得该日最大太阳高度为42°。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相关地质部门资料,绘制出甲到乙的地质统计图(右上图),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对应的地下某相同岩层的深度,则可以判断出沿该剖面线为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谷 D.向斜山

2.下列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区域的发展提供的参考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

B.利用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立体化农业

C.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业

D.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扩大环境承载力

 

1.B 2.C 【解析】 1.根据题目,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对应的地下某相同岩层的深度,数值越大,表示某相同岩层埋藏越深。所以该处岩层是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根据河流出现在山谷中,该处地貌是谷地。所以是背斜谷,B正确。故选B。 2.冬至日丁地测得正午太阳高度是42°,由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可算出当地纬度是24.5°N;北京时间13:20测得的最大太阳高度,应是当地的正午时刻12:00,时差1:20,由此可算出当地在北京时间120°E的西侧,经度是100°E;由此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南云贵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并不适宜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当地多喀斯特地貌,水资源短缺;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利于保护环境,不能扩大环境承载力;山区交通不便,应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丰富,积极发展旅游业,C正确。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却降温到0℃以下,水汽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民间有“雪落高山,霜打洼地”之说。下图示意山谷风的形成原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A.①表示夜晚山风 B.②表示白天谷风

C.③表示夜晚谷风 D.④表示白天山风

2.图示气流可解释“霜打洼地”成因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涅瓦河三角洲地区原为大片丛林和泥潭,平均海拔仅1~2m。1703年,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建设军事碉堡——圣彼得堡要塞,此后克服重重障碍,逐步扩建为圣彼得堡市(位置如下图所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修建了多条水渠。据此完成30—32题。

1.军事碉堡选址于兔子岛是因为该岛

A. 地质稳固,便于建设防御工事    B. 资源丰富,适于布局大量兵力

C. 气候适宜,适于长期屯兵驻扎    D. 四面环水,便于抵御外敌入侵

2.除泥潭广布外,圣彼得堡市政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还需克服的障碍有

A. 土层冻融    B. 地形复杂    C. 风大浪高    D. 丛林繁茂

3.18世纪末图示水渠开凿的主要目的是

A. 缓解城市内涝    B. 减轻水运压力    C. 营造旅游景观    D. 便于城区用水

 

查看答案

    蒸发皿蒸发量反映陆地蒸发的能力,代表地表的最大蒸发量;陆面蒸发量是指地面实际蒸发量。一般温度越高、风速越大、湿度越小、太阳辐射越强,蒸发越大。左下图为淮河流域年均蒸发皿蒸发量空间分布图,右下图为淮河流域1960—2007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陆面蒸发量的值最可能是

A.1000 B.950 C.650 D.300

2.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东南部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干旱,太阳辐射弱 B.降水较多,湿度大

C.地形平坦,风速小 D.降水较多,气温低

3.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皿蒸发量大的区域蒸发量增大的趋势很显著

B.淮河上游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减少速率都很大

C.整个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都呈现减少的趋势

D.流域内蒸发皿蒸发量减少速率最大不超过l60mm/l0a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地9月23日太阳直接辐射(图中用S表示)变化曲线图(虚线为理想曲线,实线为当日实测数值),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日出以后该地最可能经历了(  )

A.沙尘暴 B.月食 C.日食 D.磁暴

2.当日理想曲线和实测曲线都表明太阳直接辐射日落大于日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 C.海拔 D.地形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信息表明

A.公路走向多受河流影响 B.甲岛位于乙岛的东南方向

C.城市均分布在河口三角洲 D.图甲的比例尺比图乙小

2.某游客于当地时间1月1日7时出发,用3小时沿甲岛的环岛公路某一段自驾游,期间太阳光主要从汽车前方照入。该路段及汽车行驶方向是

A.①→② B.②→③ C.④→① D.③→④

3.图示多数城市集中分布于沿海,是因为沿海

A.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B.地势平缓,节省建筑投资

C.地势缓倾,洪涝少 D.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