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非阴影部分为昼,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

读“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非阴影部分为昼,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以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在N点的____方向,P点地方时为_____时。

(2)图中M、F、P三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_______点。

(3)弧MPN为_______线,其中弧MP是_______线。孤MPN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是______时针。

(4)图中EF一线东侧日期与西侧日期相比_________(填相同或早一天、晚一天)。

 

南 东南 0(24) P 晨昏 晨 逆 晚一天 【解析】 本题以地球光照图为背景,考查地球自转的特征及地理意义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读图可知,该图为顺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时间为12月22日,P点位于N点的东南方向,P点位于黑夜的中央,地方时为0(24)时。 (2)图中M、F、P三点中,P点的纬度最高,因此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 (3)读图可知,弧MPN位于昼夜交界处,因此为晨昏线,其中弧MP顺着地球自转,由夜变昼,因此是晨线。弧MPN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为逆时针。 (4)读图可知,图中EF一线为180º经线,其东侧为西十二区,其西侧为东十二区,因此其东侧日期与西侧日期相比晚一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下图所示,用电灯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电灯与地球仪在桌面上的位置保持不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五带的形成

C.四季的形成 D.昼夜的更替

2.此图演示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查看答案

读“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及近日点、远日点地球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二分二至日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秋分 B.乙是夏至 C.丙是春分 D.丁是夏至

2.当地球由甲到丙的运动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先变快再变慢 B.先变慢再变快 C.不断变快 D.不断变慢

3.当地球由丙到丁的运动过程中,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4.地球从夏至点位置沿黄道上公转,再回到夏至点位置所需时间是

①一个回归年②一个恒星年③365天6小时9分10秒④365天5小时48分46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0月15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约在(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2.下图四幅光照图中,表示晨线的数字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线速度最大的是(   

A. B. C. D.

2.地球由⑤处自转到③处,所需的时间是(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查看答案

如图是黄赤交角和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②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  ③目前角β度数为23.5°④目前角β度数为66.5°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