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

(2)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

(3)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

 

(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 (2)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的相关知识,涉及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影响和治理措施。要注意迁移课本关于荒漠化治理的典型案例,然后结合图示具体分析。注意图中甲乙丙三地都是土地退化造成的荒漠化,但由于区域地理特征不同而有差异,甲是石质荒漠化,乙是红色荒漠化,丙是土地沙漠化。 (1)甲位于中国的云贵高原地区,乙位于东南丘陵地区,因此两地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两地土层浅薄,土壤不肥沃。 (2)本题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知识点回答,乙地水土流失导致荒漠化,表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流失的沙土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河流,使河流含沙量增加,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加重,河道水流不畅,洪涝威胁加大;整个生态环境恶化。 (3)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要采取根本措施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针对存在的人的不合理的行为采取措施,如针对过度开垦或者过度放牧问题,采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被破坏地区要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不合理耕作地区,发展农业技术,保水土、治风沙;针对过度樵采,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新疆地区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果核透明、味道甜美的“冰糖心苹果”产自新疆阿克苏地区。它每年的采摘时间严格控制在10月25日霜冻期之后,上市时间晚于普通苹果1-2个月,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

材料二:随着喀什经济开发区的成立,新疆逐渐成为吸引投资的热点区域。上海大众新一代桑塔纳已确定为新疆工厂生产的车型,并于2013年8月实现产品下线。

(1)指出新疆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并简述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试分析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味道甜美的原因。

(3)简述新疆发展汽车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

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2011年鄱阳湖区大旱,往日的湖面变成干裂的湖床。鄱阳湖大坝的建设再次提到日程来,下图为拟建鄱阳湖大坝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拟建鄱阳湖大坝最主要的目的是

发电  养殖   防洪   抗旱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建鄱阳湖大坝反对之声不断,下列不属于反对者最主要的理由是

A.影响湖区的生产生活 B.影响下游供水

C.加剧汛期下游行洪压力 D.破坏湿地生态

 

查看答案

图甲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乙是该城市地价分布概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乙图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A.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 B.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C.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 D.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

2.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 厂址选在以下哪个位置较为合理

A. B. C. D.

3.⑤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的是

A.中心商务区 B.行政办公区

C.旅游休憩区 D.科教文化区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海区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甲为洋流流向。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所在半球和洋流性质分别是

A.北半球、暖流 B.北半球、寒流

C.南半球、暖流 D.南半球、寒流

2.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增温、增湿 B.增温、减湿

C.降温、增湿 D.降温、减湿

 

查看答案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当气压带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南亚盛行东北风

B.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