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麻是一种纺织原料,多生长在温凉、湿润与昼夜温差小...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麻是一种纺织原料,多生长在温凉、湿润与昼夜温差小的地区。瑞士朗根塔尔多森林、湖泊,是重要的贸易集镇和亚麻生产中心。18世纪,受国外竞争影响,纺织业主要生产地圣加伦地区亚麻产业衰退,朗根塔尔纺织业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朗棖塔尔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削减产量,将重点放在市场和产品创新上。现在朗根塔尔是许多全球知名纺织及关联企业的总部所在地,已形成鲜明的纺织业文化与产业特色,成为仝球特色小镇代表。下图示意瑞士北部地形及18世纪部分城市分布。

(1)分析朗根塔尔适宜亚麻种植的气候条件。   

(2)说明20世纪60年代朗根塔尔纺织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   

(3)指出纺织业对朗根塔尔发展成为全球特色小镇的作用。

 

(1)地处中纬度,海拔较高,气候温凉;位于盛行西风带,气候湿润;多森林湖泊,且受湖泊森林热容量调节影响,气温日较差小。 (2)劳动力、地租、交通等生产要素变化,成本上升,加工利润降低;发展营销与研发环节,适应市场变化(拓宽市场);加强产品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3)纺织业历史悠久,相关的遗迹、文化资源丰富;纺织及相关产业高度集聚,产业特色鲜明;全球知名纺织企业总部聚集,小镇知名度高。 【解析】 本题考查重点为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难度一般。 (1)根据材料可知,亚麻生长在温凉、湿润与昼夜温差小的地区。朗根塔尔适宜亚麻种植说明其具备亚麻生长的气候条件,结合朗根塔尔的地理环境特征可知,该地地处中纬度,海拔较高,气候温凉;位于盛行西风带,气候湿润;多森林湖泊,且受湖泊森林热容量调节影响,气温日较差小适宜亚麻生长。 (2)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主要从区域原有产业的优势弱化或丧失,新兴的产业具有优势方面分析。材料“18世纪,受国外竞争影响,纺织业主要生产地圣加伦地区亚麻产业衰退”显示20世纪60年代朗根塔尔纺织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来自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国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朗根塔尔纺织工业劳动力、地租、交通等生产要素变化,成本上升,加工利润降低;“削减产量,将重点放在市场和产品创新上”显示调整原因还包括发展营销与研发环节,适应市场变化 ;加强产品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3)分析纺织业对朗根塔尔发展成为特色小镇的作用,主要从纺织工业的原料、历史 、文化资源 、相关产业集聚,小镇知名度高等方面考虑。材料显示瑞士朗根塔尔是重要的贸易集镇和亚麻生产中心,亚麻多生长在温凉、湿润与昼夜温差小的地区,而瑞士地处中纬度海拔较高地区,气候条件适合亚麻生长,因此发展纺织业原料丰富,历史悠久;“已形成鲜明的纺织业文化与产业特色,成为球特色小镇代表”,显示相关的遗迹、文化资源丰富;纺织及相关产业高度集聚,产业特色鲜明。“现在朗根塔尔是许多全球知名纺织及关联企业的总部所在地”说明全球知名纺织企业总部聚集,小镇知名度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首倡地——湖南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有十八个溶洞而得名),平均海拔700米,年均气温为15℃~17℃,年降水量1400多毫米,无霜期245~280天。由十八洞村全体村民共同参股和苗汉子合作社合作,在十八洞村境内流转30亩土地,建设精品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直接带动十八洞村225户村民930余人人均年增收0.5万元以上。猕猴桃喜湿润,15~18.5℃的地区种植最为适宜,有机猕猴桃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要求无水质、土壤污染。如今,特色种植、养殖初具规模,乡村旅游热火朝天,电商扶贫正在起步,十八洞村实现了自我“造血”功能,顺利脱贫摘帽。  

 

(1)简析在十八洞村建设精品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的有利条件。

(2)简述电商参与精准扶贫对十八洞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3)分析十八洞村如何实现自我“造血”功能。

 

查看答案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读下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市场方面指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2)山西大同10万吨煤炭需要运往广州,请你设计一条最省运费的运输线路及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省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试简要评价山西省输煤和输电各自的缺点。

(4)简析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塞罕坝,平均海拔 1500 米,年均气温-1.5℃,极端 最低气温-43.3℃,年均积雪日数 169 天,年均 6 级以上的大风日数 47 天,年均无霜期仅72 天。

历史上的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随着历史的推移,由于 连年战争等原因,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到 20 世纪 50 年代,这里的原始森林已 荡然无存,成为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1962 年,塞罕坝设立机械林场。林场建设初期,造 林成活率低,不足 1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人们在这里建起 112 万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 工林场,使塞罕坝森林覆盖率从 1962 年的 12%提高到如今的 80%,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

(1)简述塞罕坝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2)推测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自然原因。

(3)分析塞罕坝生态环境的恢复如何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1.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2.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

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金密集型工业 ③技术密集型工业 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榆中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也是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和甘肃省“北莱南运西幕东调”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全县大力推广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注册了“兰州高原夏菜”商标,并将其打造成兰州乃至甘肃省的重要农产品品牌。读2009年到2013年榆中县高原夏莱种植面积、产量及人均收入变化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表12009 - 2013榆中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产量及人均收入

1.2009 - 2013年榆中县发展高原夏菜产业

A.使第一产业迅速发展,其他产业退步

B.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

C.种植面积增长迅速,单产下降

D.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2.阻碍榆中县“兰州高原夏菜”市场进一步扩大的是

A.运输成本 B.气候条件 C.蔬菜品质 D.品牌效应

3.提高“兰州高原夏菜”的品牌竞争力,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标准化生产高原夏菜,提高生产效率  ②选择利润较高的高原夏菜,大批量种植

③发展精加工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④提高合作门槛,减少产量保持价格优势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