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地(甲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某地(乙地)二十四节气的平均日照时间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立秋日(8月8日)前后乙地日照时数大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少 B.白昼时间长
C.太阳高度大 D.海拔低
2.图中甲地大暑日照不是全年最大,但气温达到最高的原因主要是
A.阴雨天多,大气保温效应强 B.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C.大气受热的滞后性 D.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天气多
下图为《中国国家地理》的秋色专辑插图。卷首语中写道:“在策划这期秋色专辑时,我们选择了4条不同路线,按照所处位置不同,我们称其为‘东线’‘中线’‘西线’‘北纬35°线’”。据此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相对于合肥,广州的秋天来得更早
B.西线中,阿勒泰到拉萨秋色来得逐渐变晚
C.中线比较平直,主要是沿线地形比较平坦
D.水稻在包头附近河套平原的生长周期要比五指山地区长
2.造成各地秋色开始早晚的原因,正确的说法是( )
A.距海远近差异形成了从喀喇昆仑山口到连云港的秋天早晚
B.海拔高低差异造成从包头到五指山秋天脚步的节奏
C.阿勒泰入秋日比叶城提前主要是因为纬度影响
D.洋流的影响使烟台到广州的各地的秋季开始时间越来越晚
下图为沿某条经线绘制的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题。
1.这条经线可能是( )
A.900E B.1000E C.1050E D.1100E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剖面线穿越了我国三级阶梯
B.②地形区北坡降水比南坡多
C.①③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D.④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贫乏
3.有关②⑤⑥⑦地形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处于板块生长边界附近 B.都位于印度洋板块
C.⑦山南坡自然带比北坡丰富 D.⑥地形区聚落在此选址的最主要因素是水源
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最大高差约180米 B. 地下暗河多,岩溶地貌发育
C. B处可开垦为梯田 D. A地的视野比B地开阔
2.图中风力发电机分布特点及原因为
A. 山脊处──地势较高 B. 坡度较缓处──利于建输电塔
C. 山谷处──邻近聚落 D. 向阳迎风处──可发展旅游业
读某运河图,回答下题。
1.该运河长度约为( )
A.小于50 km B.110 km
C.190 km D.240 km
2.依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河是两个大洲和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B.运河是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
C.甲为加勒比海,乙为太平洋
D.运河穿过海拔500 m 以上的地区
下图为“某半球某地区经纬网局部图”,图中虚线为昏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位于丁地的方位是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2.若某直升飞机从乙地飞往丁地,其最近的航线方向是
A.向正西方向 B.向正东方向
C.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D.先向东南,后向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