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 台风预警 B. 森林火灾预警
C. 寒潮预警 D. 滑坡、泥石流预警
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 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 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 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 印度河上游谷地 B. 帕米尔高原
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 1月~5月 B. 5月~9月
C. 9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
2.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3.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问题。
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海陆位置
C. 植被覆盖率 D. 地形条件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 连续层片状 B. 鱼鳞状
C. 间隔团块状 D. 条带状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 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 热带雨林地带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 日出前后 B. 正午
C. 日落前后 D. 午夜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某地关于小麦种植的谚语“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后,我国华北地区
A.正午太阳高度渐小,白昼时间渐短
B.雨水增多,太阳辐射强度减弱
C.正午太阳高度渐大,白昼时间渐长
D.白昼时间渐短,地球公转变慢
3.古代主要通过“圭表测影”确定节气,汉中正午日影长度最接近且较短的两个节气是
A.惊蛰与清明 B.大雪与小寒
C.白露与寒露 D.芒种与小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