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的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

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的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 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持特征,并简述原因。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 (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夏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 (3)低温、冻害,夜间;洪涝灾害,夏季(雨季、l—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11月,答春、秋季即可得分)。 (4)(沟渠、水槽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早季抗旱: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馒,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合理)交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解析】 (1)题由图a可知该湖位于南纬16°,在热带,且海拔较高,故D湖的气温年较差较小;因为是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比较差,故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故日较差较大。 (2)观察图b。注意从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方面作答即可。题由图b可知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总量在600毫米左右。 (3)结合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和降水柱状图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冻害,夏季有洪涝灾害,其他季节有旱灾发生。 (4)题由图c可看出该农耕系统沟渠、水槽与高台交织,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并能改变局地小气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A为        地形区,理由是            。E为            地形区,理由是                                       

(2)A地夏季的气候特征是       

(3)a、b两条支流水流较急的是        ,原因是           

(4)拟在该区建一大型水电站,用“//”标出最佳坝址,并说明理由,同时用斜线画出图中被水库淹没的地区。

(5)A在B的        方向;疗养院位于        (南北)坡。

(6)已知疗养院海拔为200米,实测气温为17℃,此时D点的气温应在    ℃以下。

(7)图中a、b、c中,哪一条不属于河流的支流?为什么?

(8)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线①②,哪一条更合理?为什么?

(9)拟从甲村向乙村修一条公路,③、④两条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            ,理由是           

 

查看答案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  )

A.50°N、副极地低气压带 B.90°N、赤道低气压带

C.30°S、副极地低气压带 D.60°S、赤道低气压带

2.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  )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查看答案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  )

A. 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 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

C. 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 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2.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  )

A. 8日15时左右 B. 8日22时左右

C. 9日15时左右 D. 9日18时左右

 

查看答案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查看答案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天气系统过境时风向风速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 注:①图中符号表示风向,②风俗与风级的关系:5级8-10.7m/s;10级24.5-28.4m/s )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天气系统

A.多生成在赤道地区的海洋上 B.过境时气温骤降带来大雪冻害

C.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 D.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2.据图推断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是

A.由西北向东南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东南向西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