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
(1)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再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在上左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2)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 →同一水平面上的 →大气 →热力环流。
(3)上右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界面名称: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圈层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3)地震波通过C界面纵波________;横波________。地震波通过D界面纵波________;横波________。
图1为“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轨迹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3为“地球光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戊的日期是 前后,此时在图2中的位置为 (填字母),地球上的光照情况可能是 (填图3中数码)。
(2)2019年春节是2月5日,当日太阳光直射点位于图1中 (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戊之间
(3)无锡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都达到最大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为图2中的____(填字母)。随后一个月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如何?
(4)江阴期末考试三天(1月),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区域小气候的形成与下垫面状况密切相关,下图为某一山区河谷某一时段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甲处夏季多夜雨。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反映出( )
①时间是夜晚 ②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甲地附近夜雨较多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夜晚的气温比白天的气温高,气流呈快速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白天的气温低,近地面水汽快速冷凝
C.夜晚的气温比周边山地的气温高,气流呈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边山地的气温低,气流呈下沉运动
北京瑞海姆田园度假村位于密云水库之畔,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密云水库与瑞海姆田园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A.减小周边地区空气湿度 B.阴雨天气现象增加
C.气温日较差增大 D.风力减弱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④处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