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位于云南省永胜县(如下图...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位于云南省永胜县(如下图所示),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平均水深72m ,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1690年前后程海水位开始下降,逐渐成为封闭型湖泊。

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3.6mm,蒸发量为2169 mm。目前,程海水面面积多年稳定在75.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25.7m 。

(1)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推测其成因。

(2)分析程海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的自然原因。

(3)程海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3倍,但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试解释原因。

(4)根据现今气候条件,预测程海未来自然演化的趋势。

 

(1)程海地区受断层作用下陷成谷地;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积水成湖。 (2)程海地区气候从湿润向干旱转变,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增,程海从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 (3)目前,程海属于内流区城,面积和水深保持稳定,其水量收与支出大体相对平稳,程海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程海水源补给除降水外,还有大量的其它水源供给程海流域,地处亚热帯地区的干热、封闭山谷,水源应为地下水。 (4)程海位于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区,不利于东南和西南季风的进入,属于雨影区;受背风坡气流下沉影响,楚风效应明显。因而,程海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将经历从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盐湖到盐沼、到完全干涸的发展历程。 【解析】 (1)程海位于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形成过程首先是程海地区受断裂作用下陷成谷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积水成湖。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程海形成外流湖。 (2)程海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从自然因素考虑,可能是程海地区气候从湿润向干旱转变,降水减少。材料中提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3.6mm,蒸发量为2169 mm”,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增,湖泊水位大幅下降,最终程河断流,程海从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 (3)程海是喜马拉雅山运动形成的断裂地堑,中陷低洼之处,聚水成湖;周边地势较高,程海地势低洼,且断裂带裂隙利于地下水向上运动,利于周边地下水补给湖水,地下水补给比较稳定,因此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 (4)程海位于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区,不利于东南和西南季风的进入,属于雨影区,降水少。受背风坡气流下沉影响,焚风效应明显,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干旱气候,蒸发量大。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3.6mm,蒸发量为2169mm,程海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加上周边工农业用水量大,预测程海将经历从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从盐湖到盐沼,从盐沼到完全干涸的发展历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四川省西部地形及周边略图。

材料二 右上图为澜沧江某河段的白水运动图。白水(形容激流卷起清澈的白浪的形象说法)运动指在有波浪白滩的江河中漂流。横断山区江河尤其是怒江,是世界白水运动的天堂,每年旱季(10月~次年5月),尤其10~11月是最佳月份。金沙江在大量水电大坝修建后白水河段大为减少。

材料三 溜索被称为“空中渡口”,曾经一度是金沙江中游峡谷两岸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通方式。2018年7月随着溜索改桥,金沙江上最后一座溜索(右下图)退出历史舞台。

材料四 攀枝花位于金沙江河谷,地处“藏彝文化走廊”腹地,是一座移民城市。海拔937~4195 m,日照时间长,年均温19~21℃,最冷月均温在11℃以上。攀枝花率先提出“康养”(健康与养老服务)理念,大力发展“康养+农业、工业、旅游等”产业,曾经的“百里钢城”正向“阳光花城”转型,目前正在抢抓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机遇。2017年,从外地入攀过冬的“候鸟老人”达15万人次。

(1)从水文角度分别分析怒江开展白水运动的最佳月份为10~11月,以及金沙江白水河段大为减少的主要原因。

(2)从地形与天气角度分析攀枝花干热河谷光照、热量充足的原因。

(3)历史上金沙江溜索成为河谷两岸的主要交通方式,说明其形成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时3年,建在大南湖荒漠戈壁滩上的国电哈密大南湖火电厂(下图左)全面运行。不同于传统水塔降温,该火电厂采用风冷塔(下图右)进行散热降温,其原理是通过加快风冷塔底部常温空气的流动(常温空气从散热片处进入),对散热片进行降温。

(1)分析在南湖戈壁滩火电厂的建设过程中,施工条件差的主要自然原因。

(2)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说明风冷塔降温的过程。

(3)国电哈密大南湖火电厂的运行对当地造成的大气污染危害较轻,试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读我国亚热带某地等高线示意(如下图,单位:m),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A.198 m B.90 m C.380 m D.450 m

2.图中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 B.该河流不受地下水影响

C.该河流水量大小和气温有关 D.该河流含沙量与乙村水土流失有关

3.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读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该区域

A.降水增加 B.地下径流增加

C.水汽输送量增加 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2.该区域的水汽输送,主要来自

A.海陆间水循环 B.内陆水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流域内部水循环

 

查看答案

    土壤水分是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马尾松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松树,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成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荒山造林首选的先锋树种。但近年来研究表明,“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的“林下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下图示意马尾松覆盖下各层土壤含水率对大雨的响应。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土壤水分与下列水循环环节相关性较小的是

A.降水 B.地表水 C.地下水 D.水汽输送

2.马尾松覆盖下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受降水影响,正确的是

A.降雨强度与土壤含水率同步增长

B.各土层土壤含水率由大到小一般依次为:15、5、30、60cm

C.强降雨2小时后,5、15、3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呈快速下降趋势

D.降雨强度越大,土壤含水率增长速率越慢

3.造成“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马尾松林层结构单一,导致森林的拦蓄降水能力减弱 B.降水强度比以前增大

C.放松了水土保持的措施与管理 D.红壤土质疏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