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图为环阿尔泰山次区域及周边地区略图。下左图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图为环阿尔泰山次区域及周边地区略图。下左图为1971-2010年阿勒泰地区年最大积雪深度变化图。下右图为我国境内的额尔齐斯河水系图。

材料二  额尔齐斯河全长4248公里,在中国境内546公里,流域面积5.7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多达111亿立方米。引额济克工程(引额尔齐斯河水至克拉玛依市)完工通水,给炎热干旱的戈璧石油城克拉玛依市,带来清凉和希望。

材料三  环阿尔泰山次区域指中、俄、哈、蒙四国在阿尔泰山脉的结合部。该区域的四国十二方都是多民族聚居区,尤其是俄罗斯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在中、俄、哈、蒙四国跨界而居。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深入推进,环阿尔泰山次区域经济圈合作前景光明。

(1)描述阿勒泰地区年最大积雪深度变化特征。为什么说该地冬牧场积雪的理想深度是不厚也不薄?

(2)分析新疆额尔齐斯河流量丰富的原因。

(3)从生态角度,简析引额济克工程对水资源调入区可能造成的影响。

(4)简述环阿尔泰山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1)波动变化;总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即下降期(1971-1983)和上升期(1983-2010);(或总体上先下降后上升);在下降期,最大积雪深度总体较小,且变化较为稳定;在上升期, 最大积雪深度总体较大且年际间的波动较大。 积雪厚度适宜,为人畜提供饮用水源(或便于牲畜食用雪下牧草);积雪过厚,造成牲畜缺乏牧草而掉膘甚至死亡;积雪过少,牲畜缺水而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2)北侧为山地,抬升西风带来的水汽,多地形雨;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水量大;北部支流众多,水系发育,汇入水量大;该流域所处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3)有利:水量增加,水质改善;回补地下水,恢复地下水水位;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缓解和治理土地荒漠化等。 不利:跨流域调水可能带来生物入侵;干旱区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等。 (4)地理位置优越(与多国相邻);地理位置相近、人文地理环境相似;都有丰富的水资源、林木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等资源,利于区域间进行资源合作开发利用;经济互补性强,利于开展多国经济合作和发展边境贸易;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 【解析】 本题以环阿尔泰山次区域及周边地区为背景,考查区域环境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读图可知,阿勒泰地区年最大积雪深度变化特征表现为波动变化的特征。总体上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下降期(1971-1983)和上升期(1983-2010);在下降期,最大积雪深度总体较小,积雪深度大致在10—30cm范围内变化,变化较为稳定;在上升期,最大积雪深度总体较大,最大积雪深度接近80cm,最小积雪深度只有10cm左右,且年际间的波动较大。 冬牧场积雪的理想深度是不厚也不薄,积雪厚度适宜,可以为人畜提供饮用水源,和便于牲畜食用雪下牧草;积雪过厚,造成牲畜因牧草缺乏,容易掉膘甚至死亡;积雪过少,为人畜提供饮用水源不足,牲畜缺水而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2)读图可知,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区,北侧为山地,抬升西风带来的水汽,多地形雨,雨水补给水量大;阿尔泰山区海拔较高,纬度较高,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水量大;发源于北部山地的支流众多,水系发育,汇入水量大;该流域所处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3)引额济克工程对水资源调入区有利影响:使当地水量增加,可以稀释污染物的浓度,从而水质得到改善;可以回补地下水,恢复地下水水位;恢复植被,植被覆盖率增加,可以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和治理土地荒漠化等。 不利:随着跨流域调水,调入的水源可能含有当地没有的物种,可能带来生物入侵;随着跨流域调水,水量增加,灌溉面积增加,在干旱区不合理灌溉容易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使荒漠化面积扩大。 (4)依据已学知识,环阿尔泰山次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与多国相邻;这些相邻的国家地理位置相近,人文地理环境相似,自然地理环境相似,都有独特的气候、丰富的水资源、林木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等资源,利于区域间进行资源合作开发利用;经济互补性强,利于开展多国经济合作和发展边境贸易;我国和周边国家关系友好,国际关系稳定,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近年来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工业上楼”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沿海城市改造升级老旧工业园区,发展都市型工业所采取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主要方式是建设高层工业楼宇,销售或租赁给工业企业。高层工业楼宇正在替代曾经流行一时的“花园式工厂”。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从“花园工厂”到“工业上楼”,反映出当地

A.产业转型基本完成 B.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C.信息工业发展迅速 D.土地供应日趋紧张

2.与高层住宅楼相比,高层工业楼宇建设时较少考虑建设的配套设施是

A.公共交通设施 B.文化娱乐设施 C.超市等商业设施 D.水电网络设施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日本针对农业面临的发展窘境,提出了“第六产业”的概念,即鼓励农户不仅种植特色农作物,而且从事集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旅游及文化推介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其内涵是指“1×2×3”,目的是获取更多的利润。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日本发展“第六产业”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日本发展“第六产业”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农业生产规模与产量 B.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C.加快乡村地区城市化步伐 D.振兴农村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3.下列我国农业模式最接近“第六产业”内涵的是

A.以“3S”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精准农业

B.以种植、加工、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庄

C.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的杂交水稻种植

D.以林、草、粮、鱼为核心的立体农业

 

查看答案

    呈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区(24°N~30°N),由于山体对当地盛行季风的影响,发育了不同的山地垂直带谱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基于水分驱动的坡向效应,同一山体的东、西坡往往具有不同的基带和带谱结构,相同类型的带谱出现的海拔和分布范围也不相同。

横断山区基带类型及其在东西坡的分布范围:

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横断山区分布亚热带稀疏灌丛带的原因是

A.海拔高气温较低,属高山草甸 B.纬度低蒸发旺盛,水分缺乏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D.地处背风坡,形成干热河谷

2.在横断山区南部,西坡带谱数量相对东坡较多的原因是

A.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热量充足 B.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湿润多雨

C.西坡纬度相对较低,气温高 D.西坡海拔高,相对高度大

 

查看答案

    自1976年黄河入海口由西河口人工改道到清水沟以来,巨量的泥沙输入,在近岸浅水区淤积出新的三角洲舌状体,废弃的三角洲海岸出现退缩,由于河道的迁移和水沙输入量的变化,水下三角洲的淤、蚀经常会发生。下图为某时段黄河水下三角洲泥沙沉积量变化图和入海口清水沟泥沙方位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黄河水下三角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9米水深处泥沙沉积最多 B.19米水深处达到冲淤平衡

C.泥沙沉积随着水深一直增大 D.入海口处先侵蚀后沉积

2.关于黄河三角洲的淤、蚀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南方以侵蚀为主 B.北及西北方侵蚀为主

C.东北方淤积量约占10% D.三角洲各方向都以沉积为主

 

查看答案

读近几年GDP增速排名位居全国前三的省级行政区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注:括号内数字是该省级行政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结合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GDP增速排名与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 B.天津老龄化缓解,得益于出生率上升

C.重庆老龄化趋缓,主要因为经济衰退 D.表中省级行政区位于东部、西部地区

2.贵州GDP增速快的主要原因

①经济规模小   ②外资规模大   ③产业层次低   ④人口年龄结构较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