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

    “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等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引汉济渭工程是由汉江向渭河关中地区调水的省内南水北调骨干工程。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水工程自北向南,地理环境的递变规律是

A.水文特征——含沙量由大到小

B.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一年一熟

C.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到亚热带季风气候

D.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到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引水工程对调入区的影响是

A.彻底解决缓解西安等城市的缺水问题 B.促进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C.汉江流域可能产生干旱 D.破坏秦岭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1.A 2.B 【解析】 试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的影响 1.从图中看“引汉济渭”工程穿过我国一条重要的分界线秦岭,自北向南地理环境的变化规律为含沙量由大到小、作物熟制由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从温带季风气候到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正确。 2.“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的实施可以缓解西安等城市的缺水问题,但不会彻底解决问题;会促进关中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B正确;汉江流域可能产生干旱是引水工程对调出区的影响;破坏秦岭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是调水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半陷地下—地热丰富,地温高 B.②房屋高架—气候湿热

C.③墙厚窗小—气候寒冷多风沙 D.④顶尖坡陡—森林资源丰富

2.关于④传统民居建筑所在地自然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漫长,夏季短促 B.冬暖夏凉 C.多旱涝灾害 D.河流稀少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不同交通方式旅客周转量所占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正确的是

A.①为铁路 B.②为水运 C.③为航空 D.④为公路

2.高铁开通之后,对下列地区间交通运输方式冲击最大的是

A.合肥—芜湖的汽车班次 B.北京—广州的飞机航班

C.上海—武汉的飞机航班 D.哈尔滨—乌鲁木齐的飞机航班

 

查看答案

    “8424”西瓜于1984年在新疆培育成功。1987年上海引种该品种,并于2005年开始在沿海围垦滩涂种植。近年来,上海“8424”西瓜戴上了电子标签,消费者用手机可以查询西瓜的产地、施肥、采摘时间等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新疆相比,上海种植“8424”西瓜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 B.热量充足 C.科技先进 D.耕地面积广

2.给上海“8424”西瓜戴上电子标签主要目的是

A.延长西瓜的产业链条 B.提高西瓜的市场价格

C.降低西瓜的生产成本 D.扩大西瓜的品牌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国家1990-2011年人口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1996 B.2002 C.2008 D.2011

2.下列选项中该国人口增长最慢的时期是

A.1990-1993 B.1993-1996 C.2002-2005 D.2008-2011

 

查看答案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乙至甲的变化过程最可能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河床抬高 B.河床加深 C.河床变窄 D.河床展宽

3.和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相关性最大的是

A.河流携沙量大 B.河流携沙量小 C.潮流携沙量大 D.潮流携沙量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