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干燥度又称干燥指数,是指潜在蒸发量(指一时段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干燥度又称干燥指数,是指潜在蒸发量(指一时段内植物的蒸腾与地面蒸发之和)与降水量之比.左图为陕西省水系与干燥度分布图。

    材料二:陕西省原煤储量和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和5%.右图为2000年至2010年陕西省煤炭转换变化图。

(1)根据左图指出陕西省34°N以北地区地势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根据左图分析陕西省干燥度的空间特征及形成原因。

(3)结合陕西省的位置,比较该省南部与北部地区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差异。

 

(1)地势整体上西(北)高东(南)低。理由是河流几乎都自西(北)向东(南)流。 (2)由南向北干燥度愈来愈大。原因:受秦岭阻挡,由南向北(受夏季风影响愈来愈小),降水量逐渐减少;愈向北,离冬季风的源地越近(气候的大陆性越强),大风天气越多,蒸发愈强;愈向北,植被覆盖率愈低,蒸发更旺盛。 (3)北部:位于秦岭以北,旱地农业为主;作物两年三熟;主要粮食作物小麦(谷子),经济作物棉花。南部:位于秦岭以南,水田农业(立体农业)为主;作物一年两熟;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经济作物油菜。 【解析】 本题以陕西省为背景,考查陕西省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农业生产的南北差异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读图可知,陕西省34°N以北地区的河流几乎都自西北向东南流,因此可以判断地势整体上西北高东南低。 (2)读图可知,干燥度数值由南向北增大,因此可以判断由南向北干燥度愈来愈大。原因:受秦岭阻挡作用,由南向北受夏季风影响愈来愈小,降水量逐渐减少;愈向北,离冬季风的源地越近,冬季风为大陆风,因此气候的大陆性越强,大风天气越多,蒸发愈强;愈向北,降水量愈少,植被覆盖率愈低,蒸发更旺盛。 (3)该省以秦岭为界,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北部:位于秦岭以北,降水较少,热量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作物两年三熟;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谷子,经济作物棉花。南部:位于秦岭以南,降水较多,热量较丰富,以水田农业和立体农业为主,作物一年两熟;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经济作物油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材料二:珠江流域图

 

(1)分析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棉花面积、单产、总产、调出量已连续19年位居全国首位,为推动我国棉花生产和纺织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材料二 澳大利亚常年植棉面积50万公顷,平均一个农场400公顷(6000亩),是我国户均植棉面积的2000倍;澳大利亚棉花生产的全过程都实现了机械化;大面积种植同一个品种,采用同一个生产模式,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材料三 左图为新疆棉花种植区域分布图,右图为澳大利亚农业区域分布图

(1)新疆棉花生长优越的自然条件。

(2)据材料总结澳大利亚的棉花种植具有            的特点;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3)图中A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与下表中的             (甲或乙)对应。

 

查看答案

    “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即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省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是(  )

①四川  ②河北  ③福建  ④辽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 

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③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④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广东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

A. 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B. 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 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D. 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早

2.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

A. 以旅游业为主    B. 以重工业为主

C. 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D. 以金融、服务业为主

 

查看答案

    “秋天,是水稻丰收的季节,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满了需要晾晒两周的稻谷。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积累丰富。脱壳后,米粒饱满坚硬,色泽清白透亮,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需要经过138天漫长的生长期。”这是著名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关于黑龙江五常大米的描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黑龙江五常大米成为全国最好的稻米的优势条件是

①光、热、水充足

②生长周期长,有机质丰富 

③冬季寒潮杀死害虫,使用农药少

④土壤肥沃,使用的化肥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促使黑龙江五常由“种稻禁区”转变为全国最好的稻米产区的主要原因是

A. 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 B. 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C. 大棚种植技术的发展 D. 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