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话说青藏铁路那曲段位于唐古拉山南坡和念青唐古拉山北麓,沿线荒漠化、沙害严重,铁路...

    话说青藏铁路那曲段位于唐古拉山南坡和念青唐古拉山北麓,沿线荒漠化、沙害严重,铁路路基易遭受风蚀或沙埋,为了保障铁路安全运营,采取路基覆盖碎石、地面平铺卵砾石方格的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下图为石方格沙障平面布置示意图(单位:米)。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青藏铁路那曲段采用路基覆盖碎石、地面平铺卵砾石方格方式防沙的原因有

①自然环境恶劣,植物难以成活

②人造旅游景观,增加旅游资源

③太阳辐射强,人工合成材料寿命短

④就地取材,坚固耐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青藏铁路那曲段石方格沙障的作用主要是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隔温保墒,利于植物生长

③抬升高原风,增加降水量

④增强蒸发,提高降水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暖阳穿过教室的玻璃斜射到课桌上,我慵懒地伸了个懒腰,突然看到班级最漂亮的女生胡小雪笑着对我眨了眨眼睛,对我递过来一个纸条。我顿时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脸红地接过。我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打开了纸条,只见上面写着“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根源是(   )”。

A.过度樵采 B.气候干旱 C.人口增长过快和贫困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1.D 2.A 3.C 【解析】 1.根据材料,“青藏铁路那曲段位于唐古拉山南坡和念青唐古拉山北麓,沿线荒漠化、沙害严重,铁路路基易遭受风蚀或沙埋,为了保障铁路安全运营”,青藏铁路那曲段采用路基覆盖碎石、地面平铺卵砾石方格方式防沙。据此说明采用该方式是该地自然环境恶劣,植物难以成活;该地居于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人工合成材料寿命短;该地温差大,碎石多,采用砾石可以就地取材,且坚固耐久。该路段采用该方式是为了防沙埋路,并非用于旅游,故②错,①③④对,据此分析本题选D。 2.青藏铁路那曲段石方格沙障采用路基覆盖碎石、地面平铺卵砾石方格方式,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路基覆盖碎石、卵砾石方格可以隔温保墒,利于植物生长,①②对。该模式是对当地气候的适应和应对,并不是对当地气候的改变,不能改变当地的降水量,③④错。据此分析本题选A。 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生态环境脆弱。人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建设不注意环保问题等导致了土地荒漠化,而这些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的根源是西北地区的人口增长过快和贫困导致的,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贱注意到爸爸的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指向标箭头随行车方向而转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导航仪能即时显示汽车位置,主要依靠的技术是

A.遥感 B.计算机

C.全球定位 D.地理信息系统

2.汽车从当前位置行驶到百货大楼路程约为

A.1000米 B.1200米

C.1800米 D.2000米

3.汽车在前方左拐弯后,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

A.左上 B.右上 C.左下 D.右下

4.赵铁蛋在手机上叫了外卖后发现,可以看到外卖小哥在地图上的位置和行驶轨迹。这里用到的技术有

①RS   ②GPS    ③GIS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印度河是南亚大河,年输沙量4.8亿吨,河口潮差达4.2米,流域内灌溉农业发达,灌溉用水约占径流量的4/5,灌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巴基斯坦人口众多,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使印度河流域灌溉用水得到保证,灌溉面积扩大。

(l)根据下表数据,指出印度河径流补给的主要来源地,并说明不同时段的主要补给类型。印度河流域干支流径流量比重及不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

河流

径流量占流域的比重(%)

不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

4~6月

7~9月

10~12月

1~3月

印度河干流

53

31

54

8

7

支流①

13

44

36

8

12

支流②

14

28

56

7

9

支流③

4

30

51

8

11

支流④

16

19

64

10

7

 

(2)从自然灾害角度,评价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对印度河三角洲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养蜂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很强。在早春繁殖时期,如果遭遇低温冷冻天气,会直接导致产蜜量下降。在花期,如果遭遇干旱、洪涝、大风、沙尘暴等天气,同样也会导致蜜源植物开花率下降、花期缩短。根据调查,蜂农每年遭遇的自然灾害在所有风险中均排第一位。

材料二:有科学家曾经说过:“当蜜蜂从地球上消失的时候,人类将最多在地球上多存活4年。没有蜜蜂,就没有授粉,没有植物,没有动物,没有人类……”

(1)早春3月,蜜蜂繁殖期可能遭受低温冻害,判断受影响最大的地区,并说出造成这一恶劣天气的灾害名称。

(2)4~5月花期,蜜蜂采蜜时可能遭受沙尘暴天气,简述该地区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3)7、8月份东北地区如果遭遇干旱、洪涝会导致椴树、向日葵等植物开花率下降、花期缩短。运用雨带推移的知识,分析该地区易发生旱涝灾害的成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根浅,具有明显的生长期和休眠期,夏季喜雾,冬季喜雨。下面两图依次为纳马夸兰地区地理位置和气候统计图,该地区野生多肉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是沙漠中最具生态价值的地区之一。

(1)描述纳马夸兰地区的降水特征。

(2)简析纳马夸兰地区夏季降水少的原因。

(3)分析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查看答案

    土壤是全球陆地系统中最大的碳库载体,其排放C02的过程被称为土壤呼吸。土壤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受人类活动干扰。我国东北某山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本。下图示意该山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8月份土壤CO2排放量时间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红松阔叶林阶段土壤排放的CO2多于其他植被阶段,主要是因为红松阔叶林阶段

A. 光合作用强 B. 生物种类多 C. 土壤温度高 D. 枯枝落叶多

2.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

A. 土壤有机质增加 B. 植被覆盖率增加

C. 群落内光照增强 D. 生物多样性增加

3.推断植被群落的逆向演替期间,最可能会出现

A. 海平面上升 B. 区域小气候得到改善

C. 降低雪线高度 D. 水稻种植北界南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