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回南天”是指初春时节冷空气退却,暖湿气流迅速增强,致使当地气温回升,空气湿度接...

    “回南天”是指初春时节冷空气退却,暖湿气流迅速增强,致使当地气温回升,空气湿度接近饱和,低温物体表面水珠密布的一种天气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最容易出现“回南天”的区域是

A. 华北地区 B. 江淮地区

C. 西北地区 D. 华南地区

2.可能加强“回南天”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A. 准静止锋 B. 台风

C. 冷锋 D. 反气旋

3.“回南天”结束后,我国

A. 长江流域即将进入伏旱 B. 华北地区将迎来多风沙天气

C. 江淮地区即将迎来梅雨 D. 东北地区将进入多雷雨季节

 

1.D 2.A 3.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影响。 1.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根据材料,“回南天”是在初春时节冷空气退却,暖湿空气迅速增强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结合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的时间等,初春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受冷高压控制,温度较低,故A、B、C错误;此时气温回升,可推断该天气发生在我国纬度较低的华南地区。故D正确。 2.由材料可知,暖湿气流迅速增强,致使当地气温回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并在华南地区徘徊形成准静止锋将使得“回南天”时间较长,故A正确;初春时北半球海水温度无法达到台风形成的要求,不易形成台风,故B错误;冷锋会使温度降低,故C错误;反气旋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空气凝结,故D错误。 3.“回南天”结束时应为春季。春季,华北地区多风沙天气,B对;江淮地区梅雨发生在初夏,为6月份;长江流域伏旱和东北地区多雷雨发生在7、8月份,故A、C、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的麦克默多干燥谷,大约有200多万年没有降水,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谷地迄今尚未发现地热活动。干燥谷中有冰层达数米厚的盐湖。干燥谷的边缘有时还能看到一条从冰川中流出的富含铁的河流,被称为“血瀑布”。如下图为南极洲麦克默多干燥谷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麦克默多干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而冰层下的湖水水温远高于0℃,比较温暖,其主要原因是(  )

A. 湖底地壳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B. 夏季冰川融水注入,增加了湖水的温度

C. 阳光透过冰层,冰层阻止其热量散失

D. 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2.有关麦克默多干燥谷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论正确的是(  )

A. 该地深受极地东北风的影响,风力强劲,干燥

B. 该地多为V型谷、角峰、刃脊、冰斗等冰蚀地貌

C. 每年7月在干燥谷附近可以看到“血瀑布”现象

D. 在干燥谷谷底可能有风成沙丘的分布

 

查看答案

下面左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右图是左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B.③④两地此时都吹东南风

C.②地的河流汛期比⑤地长 D.7月降水量⑤地比①地多

2.关于右图中河流剖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乙比岩石甲易受侵蚀 B.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石乙形成前

C.河流出现于岩石丙形成之前 D.岩石丁形成年代比岩石戊早

 

查看答案

如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与东西向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为向斜谷,河流自北向南流

B. 甲处为背斜谷,河流自南向北流

C. 若等高距为100m,图示区域最大高差接近1000m

D. 若等高距为100m,陡崖最大相对高度接近200m

2.图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 褶皱 断层 岩浆侵入 沉积 岩浆喷出

B. 褶皱 岩浆侵入 断层 沉积 岩浆喷出

C. 沉积 褶皱 岩浆喷出 断层 岩浆侵入

D. 沉积 褶皱 岩浆侵入 断层 岩浆喷出

 

查看答案

    为避免人们交流中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了日期变更线的方法。下图是某校同学自制日期钟,其中短指针所对应的日界线不动,通过长指针表示全球日期分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长指针指向Q时,伦敦时间(0时区)为(  )

A. 15时 B. 21时

C. 9时 D. 3时

2.当北京时间8时整,长指针指向(  )

A. P B. N

C. M D. Q

 

查看答案

    2013年,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减灾防灾安全预警系统在我国灾害防治中的成功应用,对我国灾害防治水平的提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质灾害检测预警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对地质灾害点的全覆盖。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M、N、P、Q四点高差最大的一组是

A.MN B.PQ C.MQ D.NP

2.图中隧道

A.穿过等高线密集区,设计不合理 B.长度大约为6000m

C.出入口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大 D.应建成“之”字形,以降低坡度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灾害的预警,是因其能

A.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 B.实时发布灾情信息,有利于救灾减灾

C.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D.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