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分析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C 【解析】 试题考查区域的特征 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划分指标的依据可以是降水量、也可以是气温;由于淮河向南经长江入海,因此与自然河道不一致,无对应的自然标志,C正确;两侧地理环境有差异,但小范围内差异不显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中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 B.天津市

C.重庆市 D.上海市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广东省某古镇周边环境图示及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主因是地转偏向力

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

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 

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b和d

⑤河岸d在洪水期相对于a、b和c最不易决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2.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

A. 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 B. 街区的挡风防寒

C. 街区的通风散热 D. 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交通便利

3.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保护古镇原有风貌与区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决定在古镇附近另建新城,你认为最适合新城建设的区位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偏西风 D. 偏北风

2.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

A. 风速快 B. 植被多

C. 坡度缓 D. 降水多

3.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    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③控制越野自驾游    ④种植耐旱农作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中,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仍有芦苇分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甲、乙两河与L湖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乙河是L湖的最主要补给水源 B.甲河与L湖是相互补给关系

C.甲河流量主要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L湖的最高水位出现在春季

2.导致L湖两岸芦苇减少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主导风向 B.湖水盐度

C.沿岸坡度 D.土壤肥力

3.上述材料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

 

查看答案

    土壤湿度反映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如图示意1981-2010年我国某地区表层土壤湿度年内变化(封冻期间土壤湿度不记录)。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区最可能为于(  )

A.江淮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华北地区

2.与11月份相比,该地区12月份土壤湿度明显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量增加较明显

②气温降低,蒸发减少

③农作物需水量减小

④风力增大,蒸发增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