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某岛屿简图,该岛屿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 000mm以上,东北部和西南部降...

下图为某岛屿简图,该岛屿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 000mm以上,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较大,人口密度约400人/平方千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东北部降水少,洋流

B.西南部降水少,洋流

C.东北部降水多,信风和地形

D.西南部降水多,地形和洋流

2.该岛屿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种植园农业 B.地中海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3.甲城市历史悠久,但城市化缓慢,主要是因为

A.交通落后,对外联系不便

B.人口稀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C.水资源缺乏,城市发展受到限制

D.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且常受飓风、地震影响

 

1.C 2.A 3.D 【解析】 1.结合图示判读该岛为加勒比海上的海地。岛屿中部是山地且东西向延伸,北部受东北信风影响形成迎风坡,多降水;西南部是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C正确。 2.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可知,该地是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地,地处热带,不可能发展地中海农业,B错误;多山地,地形起伏较大,劳动力丰富,是发展中国家,不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等商品性农业,适合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A正确。 3.该城市为海地首都太子港,地处沿海,交通便利,A项错误;根据题意,人口密度约400人/平方千米,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B错误;根据图示,该地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为丰富,C错误;太子港所在地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因而地震频发, 曾于1794年、1820年、1888年和2010年四次遭受地震、飓风和战火破坏,城市发展缓慢,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8年10月16日上午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该考察站位于80°25′01″S,77°06′58″E(如下图所示),高程4 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西南方向约7.3千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南极考察队员可能遇到的危险有(  )

①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②积雪覆盖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

③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

④整个南极洲上碰不到任何人,无法求援

⑤随时可能会遭到熊的袭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2.下列关于上图中三个南极考察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极昼极夜时间长城站最短 B.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中山站最大

C.二分日昆仑站日出东南 D.地方时昆仑站最早

 

查看答案

    发源于五大湖的圣劳伦斯河以“冰钓”闻名于世,魁北克是一座冰钓之城,每逢冰的钓季、在冰封的河床上会搭建起近500间垂钓的小屋,蔚为壮观。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魁北克段河流相比,康沃尔段圣劳斯河的水文特点是

A.流量小,流速快、结冰期短 B.流量大、含沙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

C.流量大,流速慢,结冰期长 D.流量小,含沙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

2.为了使垂钓小屋在冰面上更加稳固,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在河床中打木柱 B.在冰层上铺水泥

C.在小屋周围大量浇水 D.在冰面上大量撒盐

 

查看答案

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A. 地壳断陷集水    B. 火山口集水    C. 河流改道    D. 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 湖区降水量加大    B. 入湖径流增多    C. 湖盆在加深    D. 入湖泥沙增多

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湖面蒸发弱    B. 湖泊面积大    C. 湖水盐度低    D. 湖水深度大

 

查看答案

挪威和瑞典是北欧国家,斯湛的纳维亚山脉位于两国之间,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挪威降水量丰富的原因。

(2)在第四纪冰期,北欧为冰川覆盖,挪威西海岸的峡湾地貌就是冰川作用的结果。描述挪威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

读湖南省、广东省简图,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装备、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

(1)乙河流域是湖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近年来该流域的粮食生产地位不断下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分析湖南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及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环境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湖南、广东两省在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