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因迪吉尔卡河上游,气...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因迪吉尔卡河上游,气温年较差达 101.8℃,是世界最冷的永久定居点,北半球的寒极就在这里。当地居民生活幸福,以长寿著称于世。居民的食物以鱼、马肉和奶制品为主,还会采摘野生浆果补充营养。这里的房屋建筑为木质结构,房子特别厚实,门窗有四五层。这里有“三大怪”:屋子木桩上面盖(木桩深埋地下,木屋与地面最少有 0.9 米的间隔);水管不埋露在外;汽车启动直线开。

(1)分析北半球的寒极在奥伊米亚康而非北极点的原因。

(2)从地理角度分析奥伊米亚康居民普遍长寿的原因。

(3)推测奥伊米亚康“三大怪”的成因。

 

(1)奥伊米亚康地处东西伯利亚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处于山地环绕的盆地之中且地形北低南高,南下冷气流至此抬升并积聚,使盆地内部更加寒冷;北极点地处北冰洋,海冰覆盖,海冰(水)比热容大,(并有热量从冰下传向冰上的低层空气),致使冬季气温比奥伊米亚康高。 (2)严寒能杀死细菌,空气洁净(无明显环境污染);当地存在富有营养而健康的饮食(以及纯净的水);保有传统的生存方式,生活压力小(或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 (3)屋子木桩上面盖: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发生房屋倒塌; 水管不埋露在外:冻土深厚,无法在地下开挖管线(水管沿线有加热设施以防冻). 汽车启动直线开:防止因道路结冰而出现汽车打滑或侧翻,防止极端低温带来的汽车零部件损坏而产生故障。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阐述地理问题的能力,题目新颖、灵活。 (1)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 显然本题应从海陆位置、地形两方面考虑。 北极点地处北冰洋,而奥伊米亚康位于内陆,海水比热容大,致使冬季气温比奥伊米亚康高。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主要包括海拔高度、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从海拔来看,奥伊米亚康地处西伯利亚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奥伊米亚康地处东、西、南三面被契尔斯基山脉和维尔霍扬斯克山脉包围的谷地之中,盆地地形。南面来的暖空气被挡在外面,而北方来的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并在谷地中停滞积聚,处于周围山地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 (2)奥伊米亚康居民普遍长寿的有利地理条件主要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角度分析。该地气温低,不利于细菌生存和繁殖,空气洁净;同时该地纬度高,自然条件恶劣,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环境质量好;居民的食物以鱼、马肉和奶制品为主,还会采摘野生浆果补充营养,说明健康饮食且富含营养,有利于人们健康长寿;材料显示保有传统的生存方式,生活压力小。 (3)“三大怪”的形成肯定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结合图文资料可知:“寒冷、冻土分布、多积雪”是奥伊米亚康突出特征。奥伊米亚康屋子盖在木桩上面的原因主要与冻土有关:由于该地气温低,冻土广布,如果直接将房屋建筑在地面上,会由于温度高,导致冻土融化,房屋出现坍塌现象;当地冻土深厚,无法在地下开挖管线,因此在对水管沿线进行防冻处理后,水管不埋露在外;严寒气候使得地表被冰雪覆盖,地面湿滑,汽车启动直线开可防止因道路结冰而出现汽车打滑或侧翻,防止极端低温带来的汽车零部件损坏而产生故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已于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在湖北武汉举行。本届军运会火炬传递路线如下:8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地——江西南昌采集火种并启动传递。全程主要途经北京市、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上海市、江苏省南京市、福建省龙岩市(古田)、广东省深圳市、贵州省遵义市、陕西省西安市和延安市等城市。并于10月18日晚进入开幕式主会场。

(1)运动会期间,北京的王阿姨前往武汉观看赛事,发现武汉中午仍有很多人穿短袖,而此时的北京大部分人已经穿上冬装,请解释原因。

开幕式于2019年10月18日20:00正式开始,专家认为此日期的选择较为合理,同时开幕式开始时刻的选择从全世界日期分布状况来看也较为合理。

(2)请从日期、时间等方而说明此时间的合理性。

(3)说出图中火炬传递城市的区位特点。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各题。图中水库水面海拔165m。

 

(1)说出图中河流流经村落的河段的流向,并估算图中古牌坊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差范围。

(2)判断某同学站在丙处山顶能否看到古桥,请绘制地形剖面图并说明理由。

每年三四月份,该地油菜花盛开,平地、山坡一片金黄,蔚为壮观。

(3)乙处山坡开辟了大量的梯田,说明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左图为美国西部略图,右图为85号州际公路在洛杉矶市的一块标志碑(南北朝向)。回答下题。

6月22日,某观测者在碑前观测发现

A.正午时观测者测得纪念碑影子面积大于0.3平方米

B.正午时观测者测得纪念碑影子面积小于0.3平方米

C.北京时间11:30分,观测者发现纪念碑影子朝西北

D.北京时间11:30分,观测者发现纪念碑影子朝东北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年4月6~15日福建省同纬度沿海某地和内陆某地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内陆,乙地位于沿海

B.该时间段内,甲地气温日较差都大于乙地

C.该时间段内,甲地降水总量大于乙地

D.该时间段内,甲地日最低气温变化幅度小于乙地

2.关于乙地4月13日天气的预报,最有可能的是

A.阴有小雨 B.多云转阴 C.午后有雷阵雨 D.小雨转中雨

 

查看答案

    纳木错,是西藏第二大湖泊。2007年8月某科研小组在纳木错进行了为期12天的湖陆风观测(观测点位置如下图的图甲)。图乙为观测期间某一天某时刻统计的风向随高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题。

统计图示风向随高度变化情况的大致时间可能是

A.2:00 B.10:00 C.14:00 D.17:00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