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下图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大工程“西气东输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 油田东至 市;在气源地方面,西气东输二线与一线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气源地来自 (填“境内”或“境外”)。
(2)“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填“公平性”“持续性”或“共同性”)。
(3)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至少回答两点)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珠江水系干流西江的上游,全长638千米。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批准红水河梯级开发方案,在红水河全河段建设了10个梯级电站。
材料二:下图是红水河梯级开发示意图。

(1)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①落差大②峡谷多③河流水量丰富

(2)水电具有______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红水河梯级电站的建设对于满足广东和广西电力增长的需要,优化 (填“东北”“华北"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3)列举除提供电力外,红水河梯级开发对区域农业发展的作用。(至少回答两点)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早期的田纳西河流域山清水秀,森林茂盛。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剧增,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掠夺式的开发,带来系列生态问题与发展问题。下图是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将下列田纳西河流域人类活动与造成的后果对应连线
炼铜大量排放高浓度的SO2土地退化
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 植被破坏
过度开垦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环境污染
(2)该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3)列举河流建坝带来的综合效益。(至少回答2点)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 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主导产业为服装加工业、印刷业、金属制品业等。90 年代中后期,格局逐步改变,主导产业转变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下图是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示意图,
据此回答问题。

(1)20世纪80年代, 密集型产业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9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推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其原因是( )(双选题)
A.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
B.土地租金低、矿产资源丰富
C.拥有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2) 90 年代后,粤东、粤西、粤北建立产业转移园区,承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主要原因是劳动力 和土地租金 等。
(3)简述产业转移对粤东、粤北、粵西的有利影响。( 至少回答2点)
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2)该区自东向西降水量越来越______,自然景观由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
(3)简述该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至少回答3点)
读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
B.图中所示铁路有利于加强山西省的煤炭外运
C.黄骅港将发展成我国大型的石油输出港
D.该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能源基地的建设
2.图示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不合理开发某种自然资源所致,这种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是 ( )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乱垦滥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