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甲为非洲区域略图,乙为C地气候资料图,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甲为非洲区域略图,乙为C地气候资料图,丙为莫桑比克(斜线区域)地形图。

材料二:莫桑比克北方雨量充沛,但中南部地区比较干旱,虽然该国地广人稀,但严重缺粮,不得不从周边国家进口粮食。近年来中莫两国农业合作不断加深,中国企业在该国已开垦出1万多公顷土地,目前主要用于水稻种植,打造一流农场。

(1)比较B、C两地多雨季的时间差异,并简析原因。

(2)评价中国企业在该国中北部地区建设水稻农场的社会经济条件。

(3)沿岸洋流对A地区具有减湿的作用,试从热力环流角度解释其原因。

 

(1)B地主要在冬半年 原因:冬半年受盛行西风影响。C地主要在夏半年 原因:夏半年盛行东南信风,从印度洋带来水汽,加上暖流影响,降水多 (2)有利:劳动力价格低(劳动力丰富不给分);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土地面积广(价格低)。不利:种植经验不足;农业基础条件差 (3)沿岸有寒流经过,海面(下垫面)温度较低,A地沿海地区上升气流弱(或出现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气候特征比较和原因分析、热力环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1)据图分析,B地位于非洲西南端,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夏季分别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雨季主要在冬季;C地位于低纬度,夏半年盛行东南信风,从印度洋带来水汽,加上东部暖流经过,降水多,雨季主要在夏季。 (2)该小题为评价该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社会经济条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入手。有利条件是该国经济落后、劳动力价格低,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有政策支持;土地面积广、土地价格低。不利条件是种植经验不足、农业基础条件差等方面。 (3)流经A地的洋流是本格拉寒流,具有降温作用,受其影响,该地海面(下垫面)温度低,气流上升不强烈,降水较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和湄公河流域某地的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统一的整体。河流作为组成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不仅影响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且对人类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1)从板块位置角度解释图中20°N以北地区地形特征。

(2)从气候角度简析湄公河流域冬季旱灾的成因,并简析我国在湄公河上游修建水电站对下游国家带来的有利影响。

(3)从土壤角度分析该河上游与下游流域农业类型的差异。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加上气候异常、大片湖区干涸。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

(2)推测艾比湖湖面最大的季节:      ,并说明理由。

(3)分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上海是世界著名的六大“都市经济圈”之一,具有“东方明珠”的美誉。在这片肥沃的三角洲上,环境人口容量很大。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陕西有“黄帝陵”,河南有“炎帝陵”;但具有“东方明珠”的上海周围却没有留下任何“炎黄足迹”,其原因是(  )

A.适逢冰期,冻害严重

B.间冰时期,洪灾频繁

C.秦、淮以南,缺少食物

D.长江三角洲尚未形成

2.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增长速度已大大放慢,甚至停止……,其原因不正确的叙述是(  )

A.南水北调,导致水流量减少,携带泥沙量也随之减少

B.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海浪侵蚀,海岸线退缩

C.长江三峡水库截留了大部分来自上游的泥沙

D.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

 

查看答案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中国乘船驶进新加坡附近时,人们都会感到海面风平浪静,其主要原因是

A.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B.高楼林立,降低了风速

C.受峡湾地形的影响 D.附近陆地的植被覆盖率高

2.对巴厘岛区域特征的描述可信的是

A.气旋活动频繁,多下沉气流 B.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森林覆盖率高

C.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D.5月到9月比较凉爽,为旅游旺季

 

查看答案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下题。

1.东北地区牧业发展的重点是

A.退耕还草,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和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B.继续加大粮食种植,提供大量饲料,发展饲养业

C.发展以屠宰为主的原料型生产

D.围绕本地区城市消费需要,发展乳畜业生产

2.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以增加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工作

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

D.大规模扩大牛羊养殖规模

3.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

C.反映出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

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