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灌溉农业自古...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灌溉农业自古著名,号称“八百里秦川”,是我国著名的地堑式构造平原。

河流水电站的建设,能够给人类带来许多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水电站建设因水位上涨也可能给水库上游地区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1)简要说明关中平原的地形特点及形成原因。

2)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给关中平原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

3)因为泾渭分明这一成语的缘故,每年去泾渭会合处观看的人不少,说明泾渭分明反应的地理现象。

 

(1)特点:关中平原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平坦,是地堑式构造平原。形成原因:关中平原位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受构造运动影响,断裂下陷,形成东西向的裂谷,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而成。 (2)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使关中平原地下水位上升,蒸发加剧,造成大面积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水库水位上升,使渭河水面落差减小,造成渭河流速减缓;由于渭河流速减缓,使泥沙沉积作用加快,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不断抬升,形成地上河。 (3)泾河、渭河会合处,二者河水颜色差异大,渭河水清澈,泾河水浑浊。泾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泾河含沙量大,水色成黄色, 渭河流经关中平原,河流含沙量较小,水色较清。 【解析】 (1)关中平原的地形特点主要从地形类型以及地势高低起伏状况进行描述。仔细观察地图,注意关中平原的位置;由图中渭河的流向可知,该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地形较为平坦。结合我国典型地质构造对地貌影响分析地形成因:关中平原属于地堑式构造平原,该平原位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受构造运动影响,断裂下陷,形成东西向的裂谷;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而成。 (2)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给关中平原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主要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考虑,三门峡水电站建设对组成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的影响进行描述。由图可知三门峡水电站位于关中平原附近的下游地区,水电站上游水库蓄水,水面上升,下渗量增加,使关中平原地下水位上升,蒸发加剧,盐分在地表集聚,造成大面积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水库水位上升,使渭河水面落差减小,造成渭河流速减缓,由于渭河流速减缓,使泥沙沉积作用加快,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不断抬升,形成地上河。 (3)由题可知“泾渭分明”是在泾河、渭河会合处,二者河水颜色差异大;由图可知泾河来自黄土高原,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水体浑浊、水色成黄色;渭河流经关中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河流含沙量较小,水色较清,所以两河交汇处“泾渭分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地下水,主要采自呈扇形分布于山前平原地带或山闸盆地的洪积物中,洪积扇上部是良好供水源地。但是,在某些地区,洪积扇上部是大片的砾石戈壁,而下部能利用的地段,土壤往往产生严重的盐碱化现象。我国劳动人民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直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直井走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成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从坡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1)坎儿井地下水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________       _,坎儿井最有可能出现在右图①②③地中的     

2)读下图,天山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全年降水量却超过1000毫米,简要解释其原因。

3)据普查统计,坎儿井引水渠道正以每年平均23条的数量递减,试分析其主要人为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澳大利亚利东北部水系图和大自流盆地示意图(图甲)。

材料2:澳大利亚东北部降水量分布图和澳大利亚东北部农牧业分布图(图乙)。

材料3:在大自流盆地,承压水透过钻井或天然泉眼等涌出地表,有些井的水温很高,需经较长的明渠输往当地农田、牧场。地下水的矿化度(盐分)较高,不宜直接用于农业灌溉,但可供牲畜饮用。

材料4:甲地肉牛上市,要经两个阶段:Ⅰ.架子牛生长(小牛在本地天然草场上生长),Ⅱ.在罗克汉普顿育肥:架子牛集中圈养,喂养粗饲料(牧草、秸杆)和精饲料(粮食),同时对二者比例有精准的要求,需大量的人工。架子牛育肥一般需2-5个月,气温越低,牛的新陈代谢越慢,受蚊虫侵扰越少。罗克汉普顿市,有澳大利亚“牛肉之都”之称,该地的牛肉销往世界各地。

(1)根据材料1,说出卡奔塔利亚湾沿岸的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2)根据材料2,评价大自流盆的地下井水对农牧业的影响。

(3)说出架子牛在罗克汉普顿市育肥的时间多选择的季节,试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台湾在东、福建在西,咫尺相望。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在这一大背景下,海峡西岸经济区应运而生,并由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政策。 回答下列问题。

为解决海西经济区能源紧张状况,国家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发展核电 发展火电 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查看答案

    地坑院也叫地窖,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再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

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 C.降水稀少 D.木材短缺

2.该地可能位于

A.河南 B.黑龙江 C.新疆 D.福建

 

查看答案

    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物联网产业最先在长三角地区兴起,而长三角地区却是江苏无锡抢得先机,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城市相继跟进发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江苏无锡抢得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先机的关键性因素是

①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         

②环境问题突出,传统产业急需转型

③国家部署无锡重点发展         

④科技人员发现机遇,地方政府作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目前上海是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地区,起决定作用的是

A.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 B.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和政策刺激

C.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制度 D.较低的土地租金和高素质劳动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