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主体为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宜兰全年多雨,台湾俗...

    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主体为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宜兰全年多雨,台湾俗谚“竹风兰雨”就是描述新竹多风而宜兰多雨的现象。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着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沙丘,台湾俗谚“龟蛇把海口”中的“蛇”就是指海岸连绵的沙丘。下图为台湾省局部地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宜兰多雨的原因是(    )

①三面环山、东面向海,多地形雨 ②秋冬之际,东北季风影响大

③春季气温回升快,以对流雨为主 ④6月中旬到秋末多台风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下列关于图中四处的说法中不可信的是(    )

A.甲处温泉是该地重要景点 B.乙处坡度陡且易发滑坡

C.丙处两县以山脉为界 D.丁处河流少因为沟谷少

 

1.C 2.D 【解析】 宜兰多雨的原因是三面环山、东面向海,有利于夏季风进入,多地形雨。秋冬之际,东北季风影响大。丁处位于河流分水岭的背风坡一侧,河流少因为降水少。 1.宜兰多雨的原因是三面环山、东面向海,有利于夏季风进入,多地形雨,①对。秋冬之际,东北季风影响大,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②对。春季气温回升快,但气温还不足以常形成对流雨,③错。6月中旬到秋末多台风雨,④对。C对,A、B、D错。 2.台湾岛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活跃,甲处地势较低,地下水丰富,温泉是该地重要景点,A可信。乙处多之字形公路,说明坡度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板块消亡边界岩石破碎,易发滑坡,B可信。丙处是河流源头,应是分水岭,两县以山脉为界,C可信。丁处位于河流分水岭的背风坡,河流少因为降水少,山区沟谷多,D不可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西亚部分国家位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卡塔尔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其主要原因是

A.受来自阿拉伯半岛的盛行西风影响,空气干燥

B.沿岸高山环绕,湿润气流难以进入内陆

C.近岸海域水温较低,海水蒸发量较小

D.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2.若将本区域的液化天然气通过海轮运往我国渤海沿岸港口,沿途必经的海峡是

①曼德海峡  ②霍尔木兹海峡  ③白令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⑤直布罗陀海峡 ⑥土耳其海峡 ⑦台湾海峡 ⑧朝鲜海峡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①④⑥⑧ D.②③⑤⑦

 

查看答案

读印度主要工业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孟买曾经是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但现在却已没有棉纺工厂,原因是

A.印度自然灾害频繁,棉花产量剧减

B.孟买劳动力、地租成本等上涨

C.世界能源紧张,运输费用提高

D.转移到波斯湾地区

2.下列关于班加罗尔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路发达,可满足代表产业的运输需求

B.工业的发展使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C.环境优美是其兴起的主要因素之一

D.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查看答案

1996年马来西亚实施银发族项目,鼓励外国的退休老人到马来西亚旅游并长期居留生活。中国参与该项目的人数一直排在首位,201512月我国某集团在该国人工填海建岛开发房地产。读下图完成下题。

1.下列有关马来西亚自然地理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B.马来半岛西侧冬季降水多于夏季,东侧夏季降水多于冬季

C.河流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D.植物繁茂、草木终年常青,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2.设计人员将前期规划的一岛改为四岛的主导因素最可能是

A.技术 B.资金 C.气候 D.环境

 

查看答案

南非地理位置独特,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农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明显,耕地的分布不平衡,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左图为南非地形地势图,右图为南非耕地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南非的地理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受东北风影响,东北部降水量多于西部

B. AB两处渔场的成因不同

C. 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部地区

D. A海域多雾

2.关于甲地农业生产叙述正确的是( )

A. 主要经济作物是可可、香蕉等热带作物

B. 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大麦等冬季谷物

C.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D. 乳畜业较为发达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中南半岛部分地区河流分布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地势(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

2.目前该地区是世界电子工业投资的热点区域,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有(    )

A.雄厚的技术力量 B.丰富的资源

C.大量廉价劳动力 D.广阔的市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