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河岸两边...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河岸两边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沙坡地独特景观。以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常形成高差大于200米的爬升沙丘。雅鲁藏布江是一条流淌在沙漠上的江,简称为“沙江”,两岸河谷平原宽广,形成辫状水系,中游汇集了几条主要支流。流域内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13.1%,且沙漠化具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这里阡陌相连,人烟稠密,是西藏最主要的和最富庶的农业区。图甲示意雅鲁藏布江,图乙为“沙江”景观。

(1)比较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下游补给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多形成辫状水系的原因。

(3)说明雅鲁藏布江河谷爬升沙丘形成的过程。

(4)说明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近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的原因。

 

(1)上游地区海拔高,受高山阻挡,降水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下游西南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降水较多,且周围多高大山脉,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 (2)洪水期含沙量大;洪水流出山口,河谷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水系景观 (3)在冬春干旱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漫滩及沙洲上的细沙裸露,受河谷地形影响,风力强劲,把堆积在宽谷地带的细沙,吹送到江岸山坳或坡上 (4)从上游及支流带来大量泥沙在中游河段沉积,沙滩面积扩大;冬春干旱季节,风力作用扩大沙化面积;中游河段人口密集,农业发达,过度开垦导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 【解析】 第(1)题,根据雅鲁藏布江流经区域的气候等条件可以判定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再结合具体区域进行分析得出该河上游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这与区域地形有关;下游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为主,这与区域地形及水汽来源有关。 第(2)题,辫状水系多形成于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地区。据此结合地形及水流情况分析。第(3)题,沙丘形成于堆积作用。冬春河床裸露,沙源足,加上强劲的风力而成。 第(4)题,雅鲁藏布江中游近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有人为的原因再加上自然地形、风力影响所致。 (1)根据雅鲁藏布江流经区域的气候等条件可以判定,该河上游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这是因为上游地区海拔高,受高山阻挡,降水少;该河下游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为主,这是因为雅鲁藏布江谷地面向西南开口,使得西南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且周围多高大山脉,降水较多。 (2)辫状水系多形成于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地区。雅鲁藏布江洪水期含沙量大;洪水流出上游出山口,进入比较开阔的河谷,这里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3)沙丘形成于堆积作用。在冬春干旱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漫滩及沙洲上的细沙裸露,受河谷地形影响,风力强劲,把堆积在宽谷地带的细沙,吹送到江岸山坳或坡上。 (4)结合上题,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沙土来自于流水的搬运及风力的吹蚀、堆积作用。近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是因为从上游及支流带来的泥沙在中游河段沉积量增加,沙滩面积扩大;中游河段人口密集,农业发达,过度开垦导致土地沙化增加;冬春干旱季节,风力作用扩大沙化面积,最终导致沙漠化土地的扩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蜃景是一种气象景观,是在水面或陆面上空的稳定大气层中,由于垂直方向上空气密度显著差异形成的一种幻景。当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此即“上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而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此即“下蜃景”。遇到大风吹来时蜃景瞬间消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最易出现“上蜃景”的时间段及地点

A. 夏季海洋 B. 夏季沙漠 C. 夏季柏油路面 D. 冬季暖流海面

2.大风吹来时蜃景消失是因为大风

A. 带来大雾影响视线 B. 扰乱稳定的大气层结

C. 导致水平方向热量差异 D. 导致垂直方向对流显著

 

查看答案

    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用船摆渡过河,曰渡。甲图是我国某区域图,乙图是清朝黄河碛口段干支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甲图中引水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水南调 B.沿线需逐级抽水

C.带动了调出区产业集聚 D.调入区人口容量可能增加

2.关于乙图黄河古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碛上游 B.位于干支流交汇处

C.碛可抬升黄河古渡水位 D.碛可以使黄河古渡水流加快

3.比较甲图中引水工程的调入区和调出区,其相似的地理特征是(    )

A.农业景观 B.地质成因 C.汛期长短 D.径流量季节变化

 

查看答案

    2018年1月3日,名为格雷森的“炸弹气旋”袭击了美国东部。“炸弹气旋”是在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气旋,其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超过24百帕。该类气旋爆发强、发展快,会带来强烈的暴风雪和降温,威力如同炸弹,故被称作“炸弹气旋”。下图为“美国东部1月3日降雪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降雪量

A.最低值出现在伊利湖东南岸 B.从阿巴拉契亚山脉向两侧递减

C.最大值出现在东北沿海 D.布法罗少于亚特兰大

2.“炸弹气旋”格雷森

A.生成于热带洋面 B.属于温带气旋

C.中心盛行下沉气流 D.东南侧盛行偏北风

3.美国东部海面冬季容易形成“炸弹气旋”的主要条件有

①盛行由内陆到沿海的寒冷气流

②气温较高导致空气的对流强盛

③内陆的低压吸引海洋暖湿气流

④沿海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较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恒山(39°42′N,113°41′E)的金龙河峡谷(峡谷成南北走向)的西岸崖壁。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悬空寺“日晒不着、雨淋不着、风吹不着、千年不倒”。始建初期,悬空寺距离谷底近百米,后来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下图为悬空寺位置示意图。

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悬空寺建在距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推测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

①古栈道    ②洪水        ③光照        ④气温        ⑤岩石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悬空寺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峡谷两侧山地下沉 B.峡谷底部地壳抬升

C.峡谷河流的侵蚀下切 D.峡谷河流的泥沙沉积

3.每天悬空寺的日晒时间平均只有2小时左右,不考虑天气因素,下列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有太阳照射的是(  )

A.9点 B.11点 C.13点 D.15点

 

查看答案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长棘海星是一种全身布满锋利毒刺、以珊瑚为食的大型海星,是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威胁最大的海洋生物。据研究发现,它们通常在平均水温达到27℃开始繁殖,其幼体偏好低盐度的环境,水中浮游生物的增多会提高幼体成活率。其天敌大法螺是一种有着美丽螺壳的软体动物,另外一些珊瑚礁鱼类也会捕食长棘海星的受精卵、幼体和成体。2019年,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出现了长棘海星快速增长的情况。全球范围内,多个海域都出现过其暴发的现象。下图为1990-2014年全球长棘海星暴发点位置分布示意图。

推测长棘海星在全球多地暴发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