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

下图为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1.B 2.C 【解析】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读图可知,图中①圈层、②圈层、③圈层、④圈层分别表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因此岩浆一般来源于②圈层,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2.①圈层为地壳,地壳的厚度陆地比海洋厚,A错误。②圈层为地幔,由固态物质构成,因此地震横波能通过,B错误。由于③圈层(外核)地震横波不能通过,最可能为液态,C正确。④圈层为内核,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物质密度也极高,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天,喜羊羊来到美丽的敬亭山。它突发奇想,从敬亭山“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如果它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据此回答问题。

1.在喜羊羊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D.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占有岩石圈的全部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C.岩石圈位于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D.地幔可能是固态、外核可能是液态

 

查看答案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壳 B.②-岩石圈

C.③-地幔 D.④-软流层

2.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横波传播速度最大 B.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

C.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④-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陇南位于西秦岭,西部向青藏高原过渡,也是我国三大自然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因中药材种类多,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誉。陇南海拔2400~3500米的深山峡谷的茂密竹林是野生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大熊猫从不冬眠、体态肥硕、憨态可掬,有黑白相间的外表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视力较差,目光短浅,但是听觉极为灵敏。

材料二:陇南位置和范围示意图。

(1)说明大熊猫的体貌特征与其栖息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分析陇南地区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誉的原因。

(3)紫斑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耐旱耐寒,耐瘠薄,1亩的综合效益可达万元,你是否赞成在陇南山区大力推广紫斑牡丹的种植,请你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禾木是新疆阿尔泰山区的一个小村庄。村中居民大多为蒙古族和哈萨克族,习惯吃肉吃面却不习惯吃菜。每到冬季,这里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厚厚的积雪,构成童话般的冰雪梦境。禾木的美景少不了木屋,当地人将粗大笔直的红松整木两端挖槽,相互嵌扣,木头之间的缝隙用泥巴粘合,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近年来,随着外地游客的不断涌入,禾木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蔬菜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下图示意禾木地理位置与冬季的木屋。

1)禾木有雪乡之称,冬季平均积雪厚度为15米,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2)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分析禾木村建造特色木屋做为民居的原因。

3)有人主张在附近的草原开荒种植蔬菜,请评价当地种植蔬菜的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草光互补”模式——通过在光伏产业园内种植牧草逐渐形成绿色屏障,改善光伏电站周边环境,提高发电效率。左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右图为M地开发光伏发电“草光互补”景观设计图。

清朝以来,科尔沁草原景观逐渐成为农田、草场与流沙、半固定和固定沙丘镶嵌分布的景观。目前,该区域已成为了我国四大沙地之一。

(1)简述M地建设光伏发电产业园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2)描述科尔沁草原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3)简析西辽河含沙量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4)若“草光互补”模式在M地推广,简析其对当地生态环境恢复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