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018·新课标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

(2018·新课标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2.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1.B 2.B 3.D 【解析】 本题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植被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 2.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B项正确,A、C、D项错误。 3.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日,中国公布引力波探测路线图,太极计划将探测黑洞奥秘,推测与引力波最类似的是

A.彗星 B.行星 C.行星际物质 D.卫星

 

查看答案

“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降落过程中(   )

A. 所穿过的大气层温度越来越高

B. 由臭氧层进入平流层、对流层降落地面

C. 所穿过的大气层温度随高度降低是先降再升,再降再升

D. 在平流层要穿过电离层

 

查看答案

中国地震台网消息:北京时间201714552分,斐济附近海域(16°26′S179°22′E)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下图为震中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莫霍面

C.岩石圈 D.软流层

2.此时节震中地区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温和湿润 D.低温少雨

 

查看答案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 连续层片状 B. 鱼鳞状

C. 间隔团块状 D. 条带状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 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 热带雨林地带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 日出前后 B. 正午

C. 日落前后 D. 午夜

 

查看答案

下列三幅等温线图和一幅等压线图,表示北半球7月份的是:           (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