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按人口年龄结构,一个地区可分为少年儿童人口(0~14岁)、劳动年龄人口(15~5...

    按人口年龄结构,一个地区可分为少年儿童人口(0~14岁)、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和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三部分。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2 302万,劳动年龄人口1 644万,占比71.44%。下图为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金字塔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海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劳动力的大量迁入 ②死亡率低 

③出生率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2.图示人口增长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 失业人口过多 B. 老龄化问题突出

C. 性别比例失调 D. 中小学教师过剩

3.根据此模式发展趋势,为了维持城市发展活力,上海市应该(  )

A. 保持一定的人口迁入 B. 把工业迁移到郊外

C. 严控外来人口的迁入 D.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D 2.B 3.A 【解析】 1.上海市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迁入,增加了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①正确;由图可知,上海老年人口较多,死亡率不会很低,②错;出生率低直接导致少年儿童比重低,相对增加了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③正确;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一定高,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年龄人口缺乏,④错。因此①③正确,故答案选D项。 2.由图可知,上海市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最高,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但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偏低,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这一人口增长模式的突出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由图可知,人口性别比例并没有失调。故答案选B项。 3.“维持城市发展活力”,就是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持一定的(劳动)人口迁入;工业迁移到郊外会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 475 m)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 767 m)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称为“石海”一段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下图示意“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石海出现的位置在

A. 落叶阔叶林之下

B. 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

C. 针阔混交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

D. 高山灌丛草甸之上

2.石海形成过程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 气温的日变化    B. 气温的季节变化

C. 降水的日变化    D. 降水的季节变化

 

查看答案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是地质时期形成的断陷湖,其形成初期原是一个淡水湖泊13万年前由于构运动的影响,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演变成了闭塞湖,后来逐渐形成咸水湖,现在青海湖水源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湖区风沙活动频繁,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大,土地荒化曾不断加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促使青海湖由淡水湖变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地壳断裂下陷地壳隆起风沙活动频繁全球气候变暖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湖区东岸N地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风化作用    B. 风力堆积    C. 流水堆积    D. 湖水堆积

3.20世纪70年代末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主要原因是

A. 湖区西部地売断裂上升    B. 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

C. 风力堆积作用强烈    D. 引湖水灌溉,导致湖泊面积减小

 

查看答案

读某区域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1.太原盆地在地质构造上称为(  )

A.冲积平原 B.向斜 C.褶皱 D.地堑

2.图中杏花村的地貌类型可能是(  )

A.冲积扇 B.河谷阶地 C.U型谷地 D.三角洲

 

查看答案

    内流河是指不能注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提供径流的区域,称为内流区。无流区是指基本上不产生地表径流的地区,这类区域多出现在干旱少雨的地区。

读某国家中部某一内流区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无流区地表最强烈的外力作用是(  )

A.水蚀 B.风蚀 C.冰蚀 D.水积

2.图中所示的时令河流程最长的时期,有可能出现在(  )

A.2月 B.4月 C.7月 D.10月

 

查看答案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

A.在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B.在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C.在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D.在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2.M洋流可能出现在图2中(  )

A.丁处 B.丙处 C.乙处 D.甲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