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上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下图示意乌伦古湖周边水系及阿勒泰水文站降水量与径流量的月份分配。
(1)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分析森塔斯气象站积雪较厚、最大积雪深度出现的时间较迟的自然原因。
(2)与5月相比,分析阿勒泰水文站7月径流量较少的自然原因。
(3)分析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湖水质迅速恶化的原因。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现在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分析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可行性。
问题②:从转变乌伦古湖流域农业生产方式的角度提出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措施。
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下图分别为我国某林地12月晴天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日最低气温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森林类型主要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热带季雨林
C. 亚寒带针叶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2.林窗的形成促进了林窗区内草本和灌木的生长,直接原因是( )
A. 光照增加 B. 降水增多
C. 气温升高 D. 温差加大
3.与林窗西侧相比,12月林窗东侧的晴天平均最高气温较高,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太阳从东南升,林窗东侧比西侧的日照时间长
B. 上午多雾,日照多在下午,林窗东侧日照较多
C. 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高大,导致东侧通风性好
D. 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茂密,导致东侧湿度较大
新疆巴里坤湖(如图所示)位于天山东段,科学钻探发现其沉积物粒径从大到小分别有砂砾石、粉砂黏土、黏土石盐石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河口到湖心,巴里坤湖沉积物依次为( )
A. 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砂砾石
B. 粉沙黏土—砂砾石—黏土石盐石膏
C. 砂砾石—粉沙黏土—黏土石盐石膏
D. 砂砾石—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
2.巴里坤湖某地层自上而下为砂砾石层、粉沙黏土层、黏土石盐石膏层,这反映了该地质时期( )
A. 湖盆地壳下沉 B. 湖泊面积扩大
C. 气候趋于干旱 D. 河流侵蚀趋强
3.巴里坤湖某一沉积层出现富含有机质(植物碎片)的深色黏土层,推测当时该地为( )
A. 深水湖 B. 咸水湖
C. 沼泽地 D. 盐碱地
从2000年开始,新疆塔里木河每年从大西海子等水库放水,向下游地区进行1-2次生态输水。据统计,2017年输水水头到达下游尾闾—台特玛湖时间仅为8天时间.比第1次输水大大缩短。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多年输水后,影响水头到达台特玛湖时间缩短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下水位升高 B. 流域植被改善
C. 河床落差变大 D. 蒸发量增加
2.能够保障塔里木河每年进行生态输水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有( )
①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
②尾闾地区生态退耕
③输水河段疏浚河道
④上游灌区推广膜下滴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澄泥砚为“四大名砚”之一,是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烧制而成,古代有“取经年河泥澄而制砚”之说。澄泥砚兴于唐,盛于宋,明代达到炉火纯青,后因种种原因失传。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历经千辛万苦终将澄泥砚恢复生产,但目前的生产方式以家庭作坊为主,导致很长时间澄泥砚没有取得与盛名相匹配的产业效益。
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澄泥砚生产最适合布局在( )
A. 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 B.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C. 交通便捷的地区 D. 离江河较近的地区
2.如今澄泥砚原料日趋难寻,与之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洪涝灾害频发 B. 河流污染严重
C. 市场需求减少 D. 水利工程建设
3.澄泥砚很长时间没有取得与盛名相匹配的产业效益,主要原因是( )
A. 生产规模小 B. 包装简陋
C. 产品质量低下 D. 销售方式落后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长江江豚俗称“江猪”,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自20世纪80年以来,长江江豚种群量快速衰减。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有2700多头,但到了2018年7月,仅剩约1012头,并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减少。有专家指出,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估计再过10-15年,长江江豚就将灭绝。
简述江豚数量迅速减少的人为原因,并提出保护江豚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