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季葡萄收获后,若直接在太阳下暴晒,制成的...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季葡萄收获后,若直接在太阳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易腐烂、发酸、变色。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在四壁有孔洞的荫房内酿制出的葡萄干糖分保留多、不发酸、色泽碧绿,状如珍珠,其“无核绿葡萄干”享誉世界。

材料二:初酿出来的葡萄酒口味生涩,需贮藏(要求温度维持在12—15℃,相对湿度70%左右)一段时间待其自然老熟后,才会芬芳浓郁、口味醇厚。渤海湾沿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地,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初步形成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品种改良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研发-葡萄酒市场销售及咨询-葡萄酒生产的配套服务产业等主要环节组成的完整葡萄酒产业集群。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葡萄集中产地分布图。

(1)试分析吐鲁番地区所产葡萄多用于制葡萄干而较少用于酿酒的原因。

(2)简述吐鲁番地区葡萄干品质好的原因。

(3)简述渤海湾地区葡萄酒产业集群的好处。

 

(1)制葡萄干多的原因:吐鲁番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易于晾制葡萄干。 较少用于酿酒的原因:深居内陆,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当地葡萄酒的市场需求有限;酿酒技术不先进,葡萄酒产业基础薄弱;空气湿度小;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将葡萄酒贮藏至自然老熟。 (2)吐鲁番地区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中积累的糖分多;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害虫越冬,夏季紫外线强,葡萄病虫害少,种出的葡萄品质好;深居内陆,各类污染少;在四壁有洞孔的荫房内晾制,避免了强光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不发酸,糖分保留多,色泽好。 (3)葡萄种植园和葡萄酒生产企业紧密配置,减少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及时对葡萄加工,保证质量;产业协作条件好,提升规模经济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和区域农业的发展。 (1)吐鲁番地区所产葡萄多用于制葡萄干而较少用于酿酒的原因应从生产条件、技术、市场等方面来分析。读材料可知,若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易腐烂、发酸、变色,而吐鲁番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易于晾制葡萄干;且葡萄干便于保存和运输。而初酿出来的葡萄酒口味生涩,贮藏条件要求温度维持在12-15℃,相对湿度70%左右,新疆较少用于酿酒的原因是空气湿度小,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将葡萄酒贮藏至自然老熟;且深居内陆,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当地葡萄酒的市场需求有限;酿酒技术不先进,葡萄酒产业基础薄弱。(2)吐鲁番地区葡萄干品质好的原因可从葡萄品质好、加工生产条件好、技术水平高三个方面来回答。(3)葡萄酒产业集群的好处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获得规模效应;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区域农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我国某省区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明该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说明造成图中A、B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3)图示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省区生产棉花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根据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各小题。

塔霍河和塞古拉河是西班牙境内两大河流。塔霍河径流量丰沛,而塞古拉河流域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增产潜力大,缺水严重。西班牙将塔霍河源头70%的水量调往塞古拉河流域。该工程建设了总长 286 千米的输水道,穿过山岭和多个河谷,历时 6 年完成,投资 3 亿美元。

(1)分析塔霍河径流量丰沛的原因。

(2)分析塞古拉河流域缺水严重的原因。

(3)分析塔霍河调水工程建设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4)塔霍河调水工程造成该河流入海径流量明显减少,推测由此对入海口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六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

A. 四月、五月 B. 四月

C. 六月 D. 十一月

2.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分解者

B. 缺少枯枝落叶

C. 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D. 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查看答案

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  )

A. ①地势高低 ②人均土地面积 ③年平均气压 ④年平均气温

B.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 ②地势高低 ③水能资源 ④热量资源

C. ①人均土地面积 ②人均粮食产量 ③热量资源 ④人口密度

D. ①人口密度 ②年降水量 ③年平均气温 ④人均粮食产量

2.对造成上述各要素分布差异主要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地形和降水量 B. 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 ③—气候和地形 D. ④—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3.关于上述各要素在我国各大区域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 ②—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C. ③—西南最多、华北最少 D. ④—西北最多、华北最少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山体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体位于(   )

A. 天山山脉 B. 横断山区

C. 太行山脉 D. 南岭山脉

2.该山体垂直带谱分布特征与成因匹配正确的是(   )

A. 东坡带谱比西坡复杂——东坡降水丰富

B. 西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偏高——西坡热量较高

C. 东坡干旱河谷灌丛带的形成——盛行西北风

D. 西坡雪线比东坡高——东坡地势陡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