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地理课上,教师用书本、沙子等材料演示了下图所示的某种地貌形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地理课上,教师用书本、沙子等材料演示了下图所示的某种地貌形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演示表示的地貌类型可能为

A. 河口三角洲 B. 河漫滩平原 C. 山麓冲积扇 D. 新月形沙丘

2.自然界中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力堆积 B. 海水堆积 C. 流水堆积 D. 冰川堆积

 

1.C 2.C 【解析】 1.冲积扇是位于河流出山口处的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因此该实验模仿的是冲积扇。故C正确。 2.冲积扇是因流水的堆积作用而成地貌,故C正确。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破坏地表岩石,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普遍(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 蚀 作 用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如:雅丹地貌) 流水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U”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流水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地表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挪威峡湾、北美五大湖) 沉 积 作 用 冰川 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欧洲波状起伏的丘陵)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 沉积 形成冲积扇(山麓)、冲积平原(中下游)、三角洲(河口)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山麓和河流的中下游(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 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中甲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乙为某海岸含有生物化石的巨石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M代表

A. 冷却凝固 B. 重熔再生

C. 外力作用 D. 变质作用

2.乙图巨石属于

A.  B.  C.  D.

3.一般认为N是岩浆的发源地,其所在的圈层是

A. 岩石圈 B. 地壳 C. 地幔 D. 地核

 

查看答案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有

A. 产生“磁暴”现象 B. 自转速度加快

C. 低纬地区极光频现 D. 改变河流流向

 

查看答案

2019年6月7日至8日,贵州省将迎来新的高考,第1场考试于7日上午9时正式开考。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第1场考试开考时,伦敦时间(零时区)为

A. 1时 B. 9时 C. 12时 D. 17时

2.高考结束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 ①②之间 B. ②③之间

C. ③④之间 D. ④①之间

3.高考期间,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 贵州各地昼渐短

C. 南极圈内极夜范围增大 D.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渐低

 

查看答案

读表格信息,回答问题。

1.根据表中信息推断2017年夏至日为

A. 6月20日 B. 6月21日

C. 6月22日 D. 6月23日

2.表中所示日期内太阳射点的移动为

A. 向北 B. 先向北再向南

C. 向南 D. 先向南再向北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距太阳最近的四颗行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E代表的行星是

A. 水星 B. 金星 C. 地球 D. 火星

2.M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A. 质量过大 B. 表面温度过高

C. 太阳光照不稳定 D. 体积过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