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018年7月22日12时30分前后,某天气系统的中心在上海市崇明岛沿海登陆,登...

    2018年7月22日12时30分前后,某天气系统的中心在上海市崇明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下图)。沿图中线路行进,于25日8时30分前后在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区交界处附近消散。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天气系统行进的平均时速大约为

A. 10km B. 30km

C. 50km D. 80km

2.该天气系统能够持续北上,主要原因有

①登陆后,大都靠近海岸线行进补充水汽           

②行进路线中,地形阻碍小

③亚洲高压势力强,推动力大           

④登陆时,该地盛行偏南风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B 2.A 【解析】 考查地图中距离的推算和影响热带气旋的势力的因素。 1.该天气系统登陆的上海纬度约为30°N,我国首都北京纬度为40°N,读图,该天气系统行进的路径是经北京附近到辽宁北部,路程长度比上海到北京的距离约长一半,即为上海到北京距离的1.5倍。同一条经线上,纬度每相差1°距离约为110KM,上海到北京大致为南北走向(可看成在同一条经线上),距离约为10*110KM,因此该天气系统的行进路程长度约为1.5*10*110KM等于1665KM。由登陆时间和消失时间可知用时为68小时,求出该天气系统行进的平均速度约为25千米每小时,最接近的为B选项,A、C、D错。 2.由材料“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可知,气压低、风力大,该天气系统为热带气旋,气温越高、水汽越充足则热带气旋的势力越强。由图中运动路径可以看出,该天气系统登陆后距离海岸线一直较近,可就近从海洋上获得充足的水汽补充,①对;行进途中的地形为江淮平原、华北平原、辽河平原等,地形平坦,地形的阻挡作用小,利于气旋快速北上,②对;此时为7月,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没有形成亚洲高压,③错;气旋系统中,水平方向上空气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位于气旋的不同位置风向不同,处于气旋中心处则风力小、盛行下沉气流,④错,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开罗到开普敦,穿越整个非洲大陆的梦幻之旅,途经距赤道最近的雪山——肯尼亚山。某旅行者在日记中写道:“再向前行,树木越加稀疏,植被逐渐稀少,越来越多裸露的岩石将你带到漫无边际的沙漠……”下左图为“非洲梦幻之旅路线图”,下右图为“肯尼亚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与旅行者日记描述相符的路段是

A.  B.  C.  D.

2.肯尼亚山

A. 山地雨林受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多 B. 山坡草甸比山麓草原湿润

C. M坡自然带分部主要受降水影响 D. ①、②植被分别为森林、灌丛

 

查看答案

    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建筑工地在城市遍地开花,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重庆市颁布了以《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为代表的多项环保条例,为重庆市防治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多项条例均明确规范了重庆市的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要求。

(1)从环境保护角度,简述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具体环境问题。

(2)列举两个优化建筑工地大气环境的有效措施。

 

查看答案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保存了大量清宫旧藏。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对公众开放区域逐步从30%扩大到80%,井在过去的非开放区域举办各类藏品的专项展览;建立文物医院;建立数字博物馆,实现全景虚拟游览。

分别说明故宫博物院的上述措施对于实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都活起来”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亮布”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传统手工布料,因闪闪发亮而得名,是苗族人眼中最高档的布料。当地人们采摘天然染料蓝靛草将布料染色,晾干后涂蛋清,用木槌反复捶打,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可以使布面长久保持光泽。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亮布”的制作工艺在苗家人生活中曾一度难觅其影,现已被当地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融水县亮布生产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亮布生产作坊不断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下图为融水苗族自治县交通线路分布图和亮布生产场景图。

(1)指出融水县最适宜生产亮布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说明亮布曾是当地苗族人眼中高档布料的原因。

(3)分析亮布在苗家山寨中曾一度难觅其影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壳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喜温热湿润气候,是中性喜光树种,幼树较耐荫,根深,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两百多年。大屏障岛(见下图)历史上曾是贝壳杉的天堂,原是无人荒岛,后来毛利人登陆大屏障岛,毛利人对贝壳杉怀有特殊的敬意。当欧洲殖民者踏上大屏障岛之后,大肆砍伐贝壳杉,将贝壳杉通过漂流的方式从森林运到沿海港口,用贝壳杉建造房屋、修造船舶并将大量原木出口海外。殖民者还用贝壳杉木修筑了一座贝壳杉大坝。贝壳杉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上世纪后半期,当地政府重视贝壳杉林的生态恢复。

(1)简述历史上大屏障岛与新西兰大部分地区相比,成为贝壳杉的天堂的条件。

(2)推测殖民者修筑贝壳杉大坝的原因。

(3)分析大量砍伐贝壳杉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威胁。

(4)在贝壳杉林恢复T程中,有人认为可以混交引入其他树种,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