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

    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2016年12月,入冬以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来临,全国多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下图是我国南方局部区域该时段某日海平面与相应5000m高空等气压差分布示意图(单位:hPa)。

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最高的是

A. 长沙 B. 重庆 C. 南昌 D. 武汉

2.此时,南昌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A. 偏东风 B. 偏西风 C. 偏南风 D. 偏北风

3.若仅考虑天气因素,此时下列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武汉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B. 重庆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C. 武汉盛行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D. 重庆盛行下沉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1.B 2.C 3.D 【解析】 1.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由图可知,四个城市所在地海平面与相应5000m高空等气压差从大到小依次为重庆、南昌、长沙、武汉,可推知重庆5000m高空气压最低,根据热力环流中气压分布与气流的运动方向可推出,重庆垂直方向上空气做下沉运动,近地面气压最高,故选B。 2.结合上小题分析可知,武汉近地面气压最低,近地面从南昌到武汉气压逐渐降低,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空气,从南昌高压处向武汉低压处流动,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偏南风,C正确。 3.由材料可知,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静稳天气是指由于出现持续不利于扩散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大范围积累。重庆位于近地面的高压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雾霾扩散,雾霾持续时间较长,D正确;武汉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污染物能容易扩散,雾霾持续时间短, C错;此图并非近地面等压线图,无法判断重庆与武汉的风力大小,A、B错。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水车亦称“翻车”、“踏车”,主要由木槽、刮水板、轮轴和木链构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能引水灌溉和排水的农具,最初的水车是用人力转动的,长约3米左右,后来出现了利用畜力、风力、水力等转动的多种水车。从汉朝至20世纪70年代,水车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仅博物馆或个别乡村可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汉朝至20世纪70年代,水车之所以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因为其能

A. 减少水利工程的修建 B. 扩大和保障种田规模

C. 使农作摆脱水源制约 D. 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2.下图示水车曾广泛适用于我国

A. 地势和缓的平地 B. 洪涝频发的湖沼地

C. 地势起伏的山区 D. 干旱缺水的垦荒地

3.20世纪70年代后水车在我国逐步消失,主要是因为我国

A. 种植结构的调整 B.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C. 耐早稻种的推广 D. 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查看答案

    上游度指数是指一国某部门产品在达到最终需求之前还需要经历的生产阶段的数目。如果产品被直接用作最终需求,则该产品的上游度指数为1。一般而言,上游度指数越高,该产品离最终需求越远,越偏向为中间投入品,其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越高。下表示意1995—2011年我国部分制造业部门上游度指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995~2011年我国部分制造业部门上游度指数变化表明

A. 食品、饮料和烟草部门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品增多

B. 木材、木材产品和软木部门产品多为最终消费品

C. 化学品和化工产品部门较多从事终端产品的组装

D. 机械产品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在不断提升

2.根据上游度指数变化推测,2009  2011年可能发生了

A. 全球经济衰退 B.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C. 国际市场能源价格走低 D. 我国劳动力资源短缺

3.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指数,应采取的措施是

A. 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和出口更多组装品

B. 增加部门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国内增加值

C. 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积极扶持第三产业

D. 减少工业制成品出口,增加初级产品比重

 

查看答案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下图为2000~2010年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是因为其

A. 地理位置居中 B. 人口基数稳定

C. 经济实力雄厚 D. 交通网络发达

2.据图推断,图示时段

A. 西部地区人口迁出速度加快 B. 中部地区人口迁移规模稳定

C. 珠三角转为人口净迁出地区 D. 长三角对外来人口引力增强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长江经济带的各个地区要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下图为我国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说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过程中,在上游地区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2)安徽皖江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述该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

(3)分析说明下游长三角地区和上游川渝经济区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略图。

材料二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图乙)和谷物单产(图丙)比较。

材料三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甲地位于我国的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请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甲湿地的形成原因。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