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代表_________国家,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1)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从_________(选填“东部”、“西部”)地区迁往东北、西北及边疆地区。
(2)改革开放以后,由于_________的发展,交通条件的_________,户籍制度的改革等,我国人口迁移频度提高,规模_________,人口流动日益活跃,自发性迁移比重迅速_________,主流是由_________(选填“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城市到城市”)的迁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率。

(1)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与图中_________国相近,属于_________型模式(选填“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
(2)人口的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图中四国,最可能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_,容易出现_________现象,产生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1978年9月~2005年9月北冰洋海冰范围变化趋势图
(1)图中反映了目前北冰洋海冰范围呈____________趋势,说明全球气温呈____________趋势。
(2)根据下图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以下选项填入各字母对应的横线上:极冰融化、燃烧矿物燃料、沿海低地被淹、毁林。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下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
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乙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④甲过程下渗量小于乙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甲曲线的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的最大值的原因是
A. 天然调蓄能力强 B. 城市热岛效应
C. 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D. 植被覆盖率降低
六盘水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城市,被石灰岩山丘环抱,水城河穿城而过,以凉爽的高原气候著称。城市人口密集,在6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了约60万的人口。为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建设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城市景观设计师们将水城河串联起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栽力的净化湿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即绿色海绵体系。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A. 水汽输送速度加快 B. 水循环的周期逐渐延长
C. 地下径流不断减少 D. 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
2.自绿色海绵体系建立以来六盘水的城市内涝频率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绿色海绵体系
A. 植物多样性提高,利于雨水下渗 B. 各种水体相互贯通,提高泄洪能力
C. 水域面积显著增大,蓄洪量增加 D. 调节气候功能增强,暴雨频率下降
3.在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中,具有水体净化功能的要素主要是
A. 持续缓慢流动的水体 B. 多样性的生物群落
C. 可被溶解的营养盐类 D. 阶梯状分布的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