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造成的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通过对2016年重庆东南部的酉阳县和武隆县以及重庆东北部的巫山县等3个县的12个比较典型的村庄调查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耕地撂荒情况严重。巫山县、酉阳县和武隆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都是以丘陵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生态脆弱,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下图分别为巫山县、酉阳县和武隆县分布示意图和四川盆地东部地貌景观图

 

(1)分析三县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自然条件。

(2)从耕地资源的角度分析三县耕地撂荒的原因。

(3)说明三县耕地撂荒产生的影响。

(4)为缓解三县的耕地撂荒现象,请你为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1)有大量的可溶性岩石;季风气候区,湿热多雨,流水作用强。 (2)耕地破碎,各地块分布较远,交通不便;耕地地块面积小,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以丘陵山地为主,耕地坡度大,不利于耕作;多喀斯特地貌,耕地土壤肥力低。(任答3点) (3)有利影响:耕地撂荒可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恢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当地的水土保持,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气候。 不利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粮食收入大大降低。 (4)探索丘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在给予合理经济补偿情况下,由集体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 开展土地整理、道路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任答2点) 【解析】 本题以巫山县、酉阳县和武隆县三县的耕地撂荒现象为例,考查西南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耕地撂荒的原因、撂荒产生的影响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形成喀斯特地貌一是需要有大量可溶性的碳酸岩;二是区域降水丰富,流失的溶蚀作用强。 (3)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该地以丘陵山地为主,说明耕地资源坡度大,地形崎岖,不利于耕种;喀斯特地貌发育,说明土壤肥力低;喀斯特地区耕地破碎,地块之间距离远,交通不便;丛图中看出,耕地面积狭小,不利于机械化种植等; (3)说明三县耕地撂荒产生的影响,可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展开。植被恢复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减轻自然灾害;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气候;增加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减轻石漠化的现象;会减少耕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收入大大降低。 (4)考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即可。探索丘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在给予合理经济补偿情况下,由集体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 开展土地整理、道路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京津冀产业联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京、津、冀各自优势产业对应正确的是

①采掘业、重加工工业

②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

③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先进服务业

A. ③①②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2.甲箭头代表的含义是

A. 产业与技术扩散

B. 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技术产品

C. 信息和资金支持

D. 资源、劳动力以及初级产品

3.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

①疏解首都核心功能、缓解“大城市病” 

②优化城市群结构、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③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④大气环境治理、改进区域的生态环境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R河流域,R河最终注入L湖。L湖后期因面积缩小一分为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R河径流量从源头到河口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2.L湖“一分为二”的原因不包括

A. 人类过度引用河水 B. 流域内蒸发量增大

C. 源头冰川融水增加 D. 湖泊中部地势较高

3.L湖萎缩对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为

A. 农业灌溉水源减少

B. 空气水汽含量增加

C. 当地气温日趋升高

D. 土地的荒漠化加剧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重庆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生活水平 B. 人口政策

C. 地理位置 D. 产业转移

2.X城市最有可能是

A. 长春 B. 杭州

C. 成都 D. 兰州

 

查看答案

    大熊湖位于加拿大西北部(65°N~67°N、118°W~123°W),湖面海拔不足200米。20世纪初,湖泊东岸地区发现沥青铀矿,1930年开始开采,从矿砂中提炼镭、铀等物质,但近年来仅开采银矿。埃科贝为采矿中心,也是湖区最大居民点。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形成大熊湖的主要外力最可能是

A. 冰川 B. 流水 C. 风力 D. 海浪

2.大熊湖区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的困难有

①冻土分布广泛 

②空气氧含量低 

③劳动力数量少 

④提炼技术落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埃科贝近年来仅开采银矿而非铀矿的原因是

A. 放射危害较大 B. 市场需求改变

C. 保护生态环境 D. 资源开采殆尽

 

查看答案

(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路沿途绿化是给无机的道路添上有机的自然色彩,是环境景观的主要因素,同时也起到调节气候、保护道路的作用。好的绿化设计不仅能减轻公路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能保持动植物界的生态平衡,使整个公路空间充满活力。车行道路两旁的植物可恰当配置成乔、灌、草复层混交的绿化带,这种绿化带具有很好的缓冲防撞功能;当公路线路的平面设计曲折流畅时,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可采用步移景易的植物配置手法,注意植物形态、色彩、季相的变化应用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以免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劳,从而影响交通安全。

针对公路绿化线路较长、管理粗放的特点,说明应如何进行植物的选择,并简要分析绿化带如何起到调节气候、保护道路的作用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